第七章 開悟、退轉與謗法

第八幕,某一天晚上,鄧宅中的一個居室。

鄧師爺疼愛女兒,在鄧宅中挪出兩個居室,大寶和靜雯住一個居室,母親住在隔壁居室,還有一間飯廳,吃飯時由傭人送過來,三人一起用餐。鐵匠鋪仍然繼續經營,不過只有白天才過去。

靜雯問大寶:「師父說的法,你聽得懂嗎?」

「大部分聽得懂。」

「你真聰明!我大部分聽不懂。」

「我覺得開悟沒有那麼難,說不定我也可以。要是能夠開悟,我孫大寶就會成為慧眼宗第二十九世得法弟子,記載於禪門史傳,不但可以光宗耀祖,人家也不會再說你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不用管人家怎麼說,我們自己開心過日子就好。」

「我還是希望能讓人家看得起我。」

「開悟沒那麼容易,師父的得法弟子目前只有四個,我爹跟著師父學法十幾年,到現在還不敢想開悟的事。」

「就是這樣才顯得開悟的珍貴,我一定要想辦法開悟!」

──────

第九幕,寶光寺,光嚴禪師普說。

「諸位朋友!五乘佛法當中,只有菩薩乘能夠成佛,菩薩乘以發菩提心為起始。所謂的菩提心有兩種:一者為世俗菩提心,這包括兩個內容,願拔一切眾生苦和樂集一切善法;二者為勝義菩提心,這要明白『一切法真如』和『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的義理。[1]

「普賢行願總攝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是菩薩成佛必修的法門: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光嚴禪師接著詳細解釋修習普賢行願的具體方法與所得的殊勝果報。[2]

靜雯問:「想要得到端正的外貌要怎麼修?」

光嚴禪師答:「心懷慈悲,待人溫和有禮,用鮮花供佛,經常修持這三個法,未來世就會感得外貌端正的果報。」

……

回家的路上靜雯跟大寶說:「我們都修師父講的三法,未來世就會變成一對俊男美女。」

大寶答應:「遵命,老婆大人!不然,到時候你看不上我就麻煩了。」

──────

第十幕,寶光寺,光嚴禪師普說。

「佛教的宗旨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意思是說,三界萬法都是由心(第八識)所出生,因此都可以視為『心』。古來所謂的『心』有四種意義:肉團心、緣慮心、集起心和真心。

「肉團心就是心臟,說肉團心是『心』並不算錯,因為它也是『真心』所出生,因此可以視為『真心』的一部分。但大家應該要知道,這只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一個例子,如果以為只有肉團心是真心,那就錯了。

「緣慮心是指有了別能力的心,也就是八個識。眼識了別色塵,耳識了別聲塵,鼻識了別香塵,舌識了別味塵,身識了別觸塵,意識和末那識都了別法塵。

「所謂的法塵也是五塵境界,但與前五識所了別的不同。例如眼識了別顯色(青、黃、赤、白等顏色),而不能了別形色(長、短、方、圓等)、表色(取、捨、屈、伸等)和無表色(斯文、粗魯、小氣、大方、氣魄、戒體等因為長期的行為熏習所顯示出的氣質差異),後三者必須由意識才能了別。末那識所了別的法塵則是五塵的重大變化,例如強光、巨響、猛烈的搖晃等。

「第八識了別根身、器界、種子。根身,是指有五根的色身。器界,是指客觀的物理世界。種子,未起作用時就是資料或數據,起作用之後就是三界萬法。事實上,根身和器界是種子起作用之後的狀態,因此也可以視為種子。所以也可以講,第八識專門了別種子。

「集起心是第八識特有的功能,這是說它能夠積集種子生起現行。生起現行的範圍包括三界萬法,這包括世間法(如功名利祿眷屬),出世間法(如三十七道品和各種三昧),也包括肉團心和緣慮心。行蘊,包括善行(如十善)、惡行(如毀破五戒)和無記行(如學習各種技藝),都能積集種子。

「真心有廣狹二義,狹義的真心指能藏的心體,這是與所藏的種子相對,能藏的心體不生不滅,所藏的種子則念念變遷。只要認明狹義的真心,就可以對比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無常,從而證聲聞初果。廣義的真心是指一真法界,也就是將三界萬法皆攝歸第八識,唯是一心,離開能見與所見,乃至離開語言文字與一切的差別相。七住菩薩證得廣義的真心,因此稱為明心;從此不再退轉,並且能知道成佛的方法,因此又稱為明心或大乘見道。

「明白肉團心和真心的法義,悟前可以讓你發起真如三昧,悟後可以讓你轉依真如,由六住晉階七住,由凡夫成為出世間聖賢。知道緣慮心和集起心的法義,可以讓你大乘開悟,晉階六住。

「道是根本,術是應用。開悟是術,它是世俗諦觀察的極果;明心是道,它是勝義諦的安住。有術無道,凡夫聰明;有道無術,聲聞解脫;有道有術,菩薩應世。為了避開下三惡道的風險,大家應該先熟悉肉團心和真心的法義,以求發起真如三昧,在成就三昧之前,儘量不要參禪。」

……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三年,這段期間,大寶為了開悟,除了經常聽法之外,還很積極地修集福德,經常供養僧眾,並且介紹許多人來皈依光嚴禪師。光嚴禪師雖然再三要大家發起三昧之後再參禪,但大寶在心理上將「開悟」視為實法,落入有所得的心態,因此始終無法發起真如三昧。他又不甘心遙遙無期地等待,因此一直在思惟緣慮心和集起心的法義,甚至睡夢當中也仍在斷斷續續地參禪,如鯁在喉,嚥不下,吐不出,極為難受。

──────

第十一幕,寶光寺,小參室。

大寶將自己參禪的現況報告光嚴禪師。

禪師說:「你還沒有發起真如三昧就開始參禪,要是讓你破參開悟,比較容易退轉。」

「弟子也是不由自主,現在想不參禪,也是萬萬不能。師父你能不能大發慈悲,告訴我第八識在哪裡?」話還沒說完,眼淚和鼻涕已奔流而出。一個大男人就這樣哭哭啼啼的,彷彿受了極大的委曲。

「世尊說這是心意識的秘密,只能自己參,不能由別人告訴你。不然,你退轉謗法的風險就會更大。」光嚴禪師看他這樣,心裡也覺得很不好受。

「弟子現在該怎麼辦?」

「既然沒辦法不參,就想辦法把它參出來吧!」

大寶無奈,只得頂禮供養而退。

當他快到門口時,禪師叫了一聲:「大寶!」

他回頭,發現師父正傾著臉左右端詳著他,幾秒鐘之後又指著他身後:「看!」

他再回頭,沒看到什麼,此時禪師又發出「咦?」[3]的一聲,他回顧師父,隨即警覺到:「這幾下都是師父的機鋒直指。」就在這石火電光的瞬間,他忽然有所發現:「該不會是這個吧?」

大寶疑惑地看著師父,禪師肯定地跟他說:「沒有錯,就是這個,你只要承擔得下來,禪師們的神頭鬼臉諸般造作就再也騙不過你了。」

有了大禪師的印可,大寶知道自己終於破參開悟,心裡一陣狂喜,按照禪門規矩頂禮禪師三拜。

接下來禪師為大寶做悟後的整理,告訴他更多第八識的秘密。[4]最後,特別叮囑他要補修真如三昧,否則會有退轉的風險。

……

回家的路上,大寶興奮地告訴靜雯:「我開悟了。」

「真的!」

他把事情經過詳細地說了,唯除所悟的內容,光嚴禪師特別囑咐,這是大乘法的絕對機密,要是外洩,就是「虧損如來」的重罪。禪師原本只有四個得法弟子,加上大寶才湊足五個,其他四人都是出家人,只有大寶一個在家居士。這種殊榮,可想而知。

靜雯很高興:「你真了不起,才三年多就開悟,我爸已經學法十五年,到現在還沒半點眉目。」

「不過,所悟的內容很平常,每一個人都有,甚至廁所裡的蛆蟲也都有,怪不得又叫做『平常心』。」

光嚴禪師要大寶補修真如三昧,可惜的是,他沒辦法捨掉有所得的心態,甚至無法轉依真如,更別說發起真如三昧。「有所得的心態」是指誤認有為法是真實的存在,包括出世間法的開悟、見道、各種三昧,甚至包括究竟佛的四無所畏、十力、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大寶希望別人看得起他,只是欲界有為法,甚至連出世間法都不是,仍是凡夫境界。

──────

第十二幕,三年後,入中寺。

入中寺的住持是喇達比丘,樂空宗第十四世傳人,自稱能夠盡破他人所立宗旨,因為性空的緣故,號稱不立任何宗旨,但在實修方面,主張「樂空不二」,也就是說,以雙身法達到持續長久的性高潮時無有語言文字的狀態為涅槃。

在小參室中,大寶表明自己是慧眼宗第二十九世得法弟子。喇達比丘與之討論法義。鏡頭當中只有影像和配樂,沒有語言,最終大寶頂禮供養而退。接下來有幾張幻燈片,表示大寶經常來請教喇達比丘,對他非常崇拜,言聽計從。

──────

第十三幕,寶光寺,小參室。

大寶:「師父,您講的法義有錯誤。」

光嚴禪師:「哪裡錯了?」

大寶:「如果真有一個常住的心體,佛法就和常見外道沒有什麼不同了。」

光嚴禪師:「如果第八識沒有不變的心體,那麼是什麼東西讓人在生生世世的輪迴當中保持同一性呢?」

大寶:「主張有這種同一性存在,稱之為自性見,這是常見外道才有的主張。」

光嚴禪師:「常見外道是將無常的法誤認為有自性,這樣才稱之為自性見。一真法界和能藏的心體則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它們的體性是常、樂、我、淨,這是名副其實的,並非自性見。再者,如果沒有同一性,又有誰能夠在發菩提心之後修集福德與智慧歷經三大阿僧祇劫而成佛?三者,如果沒有同一性,因果報應又怎麼能自作自受呢?」

「您所謂的第八識只是附屬於色身的功能,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第八識在三界當中運轉,必須以名色為緣,名色包括五色根,但並不是『五色根不存在第八識就跟著一起消失』,不然的話,人死掉之後又怎麼能再度投胎呢?」

對於光嚴禪師提出的問題,大寶毫不理會,厲聲道:「您以附屬於色身的功能當成三界萬法的本源,這對恭敬供養您的佛弟子是一種欺騙,應該立刻對大眾懺悔。」大寶說完之後,傲然起立,轉身離去。

接下來有幾張幻燈片,顯示大寶跟許多人明說密意然後予以否定,許多人聽信他的說法也加入毀謗的行列,寶光寺變得門可羅雀。大寶受喇達比丘灌頂為傳法老師,廣收弟子,積極弘揚他自以為是的「佛法」,包括雙身法,有眾多女弟子自願獻身,與他享受極致的性愛高潮,名之為「樂空雙運」。

──────

第十四幕,寶光寺。

光嚴禪師痛哭流涕,一個人跪在地上懺悔:「世尊!我錯了,大寶的開悟因緣遠遠未到,我卻濫用慈悲,為他引導、印證,乃至做悟後整理……」良久。「我發誓生生世世守護大寶,直到他重新回到正法,永不退轉為止。在那之前,我要以各種身分陪伴大寶,不再現善知識的法相,甚至陪他處於三惡道。」


[1] 請參考《文藝佛心‧大乘起信論導讀》。

[2] 請參考《文藝佛心‧勸發普賢行願》。

[3] 《人天眼目》卷2:「師〔雲門禪師〕每見僧,以目顧之,即曰『鑒』,或曰『咦』,而錄者曰『顧、鑑、咦』。」小說的機鋒與雲門禪師的『顧、鑑、咦』稍有不同。

[4] 按,學人還有疑惑時,禪師不應該幫他印證,這是第一個重大錯誤。為有疑惑的學人做悟後整理,透露更多第八識的秘密,則是第二個重大的錯誤。這使得學人在疑心未除的狀態下便知道過多的密意,最終因懷疑而退轉。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探索更多來自 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