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实证】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四)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说:「色、空是两个法。实际上,色就是空,并不是把色灭掉以后变成空,色的本性就是空。受、想、行、识,也是这样的。能够通达这个道理,就是入不二法门。」

第八识离开一切法相的状态就是空。《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杂阿含经》的「色不异我」。《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跟《杂阿含经》不太一样,这是大乘法和声闻法的差异,菩萨把色法跟第八识种子看成是都一样。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首先说明一下,〈入不二法门品〉当中的「二」,跟「不二」相对,所以并不一定是二法,也有可能是三法、四法或更大的数目。

明相菩萨说:「地、水、火、风(四大种)相异,空种相异,这是二法。四大种的实性就是空的种性,就好像前际(过去)、后际(未来)空,所以中际(现在)也是空。要是能够这样知道五大种的实性,就是入不二法门。」

《阿含经》有时候说「四大」,有时候说「五大」,四大是地、水、火、风,它们是物质和能量的最小单位。四大再加上「空」就是五大。比如在制造色身的时候,有的地方需要留一点空间,不能整个填满,所以有时候也把「空」当成一个东西。

经文说,四大种的性就是空种性,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比方说在电脑上画画,有某个地方不去画,就留下一个空白。但不管是有画的部分还是没画的部分,都是像素。用种子的角度来观察四大种和空,也是一样的道理。

前际就是过去,后际就是未来,中际就是现在。如果说过去和未来都是空,那中间这一段也是空。比如说地大,其实从来都没有地大这种东西出生过,加上业力与妄想以后就让你察觉到是这个样子,从来没有出生过的东西就没有前后中的问题;虚空也是众生的业力跟妄想出生的,比如在游戏里一个地方有一棵树,人就不能走过去,我们说没有树的地方是空。另一种空是游戏空间以外,人也过不去,那里才是真的空。在游戏中的空也是有代码的,所以它也是业力跟妄想。它的本质呢?还是种子,不在三界里面观察就没有前、后、中的问题。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说:「眼、色为二法。如果知道眼性不会对色起贪、嗔、痴,即可称为寂灭。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知道耳、鼻、舌、身、意性不会对声、香、味、触、法起贪、嗔、痴,即可称为寂灭。安住在这样的寂灭当中,就是入不二法门。」

以上是讲六内入处和六外入处的寂灭。眼识了别色尘要经过两道程序,第一道程序称为色入处,这是光线照到视网膜的过程。第二道程序称为眼入处,也就是在视网膜成像以后变成讯号通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由第八识产生相应于外色尘的内色尘。所以,你只能看到内色尘,而不能看到外色尘。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并不是色法本来的样子。你有那个业力跟妄想,就看到那个样子。如果你知道眼入处的本性,只是种子现起的功能差别,你就会知道色入处和眼入处都是假的,因此眼入处没有办法对色法有贪、嗔、痴,它原本就是寂灭。

耳、鼻、舌、身、意入处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原本就是寂灭。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说:「布施、回向一切智是二法,布施的实性就是回向一切智的实性,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入于一相,就是入不二法门。同样的道理,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与回向一切智是二法,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实性就是回向一切智的实性,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入于一相,就是入不二法门。」

布施相当于普贤行愿的「广修供养」,回向一切智相当于普贤行愿的「普皆回向」,实际上这两个都是种子现起的功能差别,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普贤行愿总共有十愿,都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如果你把它当成是十个法,保证你没有办法做到。实际上,这十个法就是一个法,一个法又等于无法。菩萨相应于般若波罗蜜,起心动念,举手投足,每一个身语意的运作,乃至呼吸和心跳,都是在履践普贤行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深慧菩萨说:「空、无相、无作是二法。实际上,空就是无相,无相就是无作。既是空、无相、无作,就没有心意识。一个解脱门也就是三个解脱门,这样就是入不二法门。」

为什么这样讲呢?空、无相、无作其实都是在描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没有心意识可说。三解脱门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就是三解脱门。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寂根菩萨说:「佛、法、僧为二法。佛就是法,法就是僧,三宝都是无为相,跟虚空一样,一切的有为法也是如此。能够随顺这样的见地修行,就是入不二法门。」

为什么这样讲呢?佛、法、僧就是第八识,乃至一切有为法也是第八识。全体都是第八识,就是「唯是一心」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没有生、住、异、灭的无为法。

注意一下,这里的「虚空」是指空性,因为它就像物理界的虚空那样没有差别相。这是从譬喻立名,而不是说空性就是物理界的虚空。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就说:「身、身灭为二法。实际上身即是身灭,怎么说呢?只要见到身的实相,就不会起看到身和看到灭身的想法,对于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在这见地当中,不会惊讶、也不会害怕,这样就是入不二法门。」

这是大乘法才这么说,小乘没有这种见地,所以才要把五蕴身永远地消灭掉,取证无余涅槃。

《法华经》讲「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意思是说,诸法从来没有出生过,这当然包括五蕴身在内。也就是说,五蕴身根本就没有存在过,以后也没有灭掉的问题,所以身跟身灭没有差别相可说。

如果你看到这里,却毫无感觉,一定是你没有看懂,要不然你就是把它当成文字概念,而不认为是真相的描述(还没有发起真如三昧的人,请仔细检查自己是不是这样)。这种见地对一般人来说是惊人的,看得懂而能够承担下来的人,不久就会发起真如三昧。

贊助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說明:綠界轉帳適用於信用卡、台灣超商條碼、代碼。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