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中寶珠-六入處誦】「二種一切」「愚」「不愚」

1;179(188)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正觀察眼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正觀故生厭,生厭故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我說心正解脫。

應當正確地觀察眼入處的無常,能這樣觀察,稱為正見。有了正見就能生厭,離開喜、貪。離開喜、貪,就是心正解脫。

如是耳、鼻、舌、身、意,離喜、離貪;離喜、貪故,比丘!我說心正解脫。

如同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也是一樣。正確觀察它們的無常,離開喜、貪,而心正解脫。

心正解脫者,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心正解脫的人能自己判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4;180~182( )

如無常,如是苦,空,非我,亦如是說。

5;183(189)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眼當正思惟,觀察無常。所以者何?於眼正思惟,觀察無常故,於眼欲貪斷,欲貪斷故,我說心正解脫。

耳、鼻、舌、身、意,正思惟觀察故欲貪斷,欲貪斷者我說心正解脫。

如是比丘!心正解脫者,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6;184(19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於眼不識、不知、不斷、不離欲者,不堪任正盡苦。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諸比丘!於眼若識、若知、若斷、若離欲者,堪任正盡苦。於耳、鼻、舌、身、意,若識、若知、若斷、若離欲者,堪任正盡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7;185(191)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眼若不識、不知、不斷、不離欲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耳、鼻、舌、身、意,不識、不知、不斷、不離欲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諸比丘!於眼若識、若知、若斷、若離欲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於耳、鼻、舌、身、意,若識、若知、若斷、若離欲,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8;186(192)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於眼不離欲、心不解脫者,不堪任正盡苦。於耳、鼻、舌、身、意,不離欲、心不解脫者,不堪任正盡苦。

諸比丘!若於眼離欲、心解脫者,彼堪任正盡苦。於耳、鼻、舌、身、意,離欲、心解脫者,堪任正盡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9;187(19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於眼、色不離欲、心不解脫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於耳、鼻、舌、身、意,不離欲,心不解脫者,不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諸比丘!若於眼、色離欲、心解脫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於耳、鼻、舌、身、意,離欲、心解脫者,堪任越生老病死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0;188(194)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於眼生喜者,則於苦生喜;若於苦生喜者,我說彼不解脫於苦。於耳、鼻、舌、身、意生喜者,則於苦生喜;於苦生喜者,我說彼不解脫於苦。

諸比丘!若於眼不生喜者,則於苦不生喜;於苦不生喜者,我說彼解脫於苦。於耳、鼻、舌、身、意不生喜者,則於苦不生喜;於苦不生喜者,我說彼解脫於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1;189(195)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一切無常。云何一切無常?謂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若眼觸因緣生受──苦覺、樂覺、不苦不樂覺,彼亦無常。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眼生厭,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苦覺、樂覺、不苦不樂覺於彼生厭。耳、鼻、舌、身、意;聲、香,味、觸、法;〔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苦覺、樂覺、不苦不樂覺,彼亦生厭。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2~14;190~192( )

如無常經,如是苦,空,無我,亦如是說。

15;193(196)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一切無常。云何一切〔無常〕?謂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如是耳……。鼻……。舌……。身……。意,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無常。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於眼解脫,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解脫。如是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解脫:我說彼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6~39;194~217( )

如說一切無常,如是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一切虛業法,一切破壞法,一切生法,一切老法,一切病法,一切死法,一切愁憂法,一切煩惱法,一切集法,一切滅法,一切知法,一切識法,一切斷法,一切覺法,一切作證,一切魔,一切魔勢,一切魔器,一切然,一切熾然,一切燒,皆如上一一經廣說。

〔二種一切〕[1]

復次,當知略有二種一切:一、少分一切,二、一切一切。如說一切皆無常者,當知此依少分一切,唯一切行,非無為故。言一切法皆無我者,當知此依一切一切。

佛經中使用的「一切」可以分為兩種:一、少分一切,二、一切一切。例如講一切無常,要知道這是少分一切,只限於一切有為法,不包括無為法(無為法是常住法)。講一切法無我,則是一切一切(凡夫定義的我,既是輪迴當中不變易的主體,又是五陰,這種我不可能存在)。

「愚」

又由三相應知是愚:一、由自性故,二、由因緣故,三、由果故。

愚痴相可以從三方面去觀察:

愚自性故者,謂由纏故,即是忘失於現在世。由隨眠故,即是當來忘失之法。

一、愚自性,現行的愚,使人現前忘失(正見)。隨眠的愚,則是將來忘失(正見)。

愚因緣故者,謂於五相受安立中,不能覺了是無常等,及遍自體初、中、後位所有惱亂皆不了故,當知即是於生、老、病及死法性不能覺了。初惱亂者,謂由生故;中惱亂者,謂由病故;後惱亂者,謂由老、死二種法故。

二、愚因緣,這是指在受蘊的五種相(自性、所依、所緣、助伴、隨轉)當中,不能察覺無常等性質,以及不能察覺自體初、中、後三個階段的惱亂,也就是不能察覺有情生老病死的法性。初惱亂是指生,中惱亂是指病,後惱亂是指老、死。

愚果故者,謂愁等苦,愛等雜染。

三、愚果,就是愁等等的苦,愛等等的雜染。

「不愚」

復次,由三種相當知不愚:一、自性故,二、由礙故,三、由障故。

從三種相可以知道不愚:

不愚自性者,謂於五相受安立中,善能覺了自相、共相,由此能斷一切煩惱,能覺聖諦,能證涅槃。

一、不愚自性 這是指能夠察覺五相受安立(自性、所依、所緣、助伴、隨轉)當中的自相、共相,因而能夠斷掉一切煩惱,能夠察覺聖諦,能夠證得涅槃。

不愚礙者,由四種魔:謂由蘊魔,遍一切處隨逐義故;由彼天魔,於時時間,能數任持障礙義故;死、煩惱魔,能與死生所生眾苦作器義故。

二、不愚礙 這是指不受四種魔所愚弄與障礙。四種魔是指:蘊魔,是看不清五蘊的本質所形成障礙;天魔,能夠經常現起(外在的)障礙;死魔和煩惱魔,能夠在死生當中容納各種苦。

不愚障者,謂緣不現見境煩惱,及緣非不現見境纏或彼隨眠。

三、不愚障 這是指不緣於不現見境的煩惱,也不緣於可現見境的煩惱現行或隨眠。(後半看不太懂,勉強這麼解釋。)


[1] 這個標題是真觀所加。

贊助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說明:綠界轉帳適用於信用卡、台灣超商條碼、代碼。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探索更多來自 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