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忍辱、聖賢態度、觀照

panning photography of yellow taxi

问题:请教我最近在思考的三个问题,还望指点解惑:第一:关于修忍辱。每当我的正当利益受到侵害时,又想到了忍辱,我经常感觉很憋屈。比如:坐出租车被收高价、不经过我同意就中途上其他乘客等情况。前段时间学修忍辱知道这个“忍”不是一味忍受忍耐,而是应该“慈悲、包容、大爱”,但一味的对其“大爱包容”岂不是纵容其恶行吗?

第二:圣者是否给人感觉不太通人情?若达到把世间一切都看作是梦幻,是否会变得很冷漠?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一视同仁,都不抱任何的感情色彩,不着相、不留恋、不热诚,对待一切都是那样的“了了分明,平淡视之”。

第三:如何“观照”?既然“五蕴皆空”,都是幻法,我怎么能依赖“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感觉器官去观照去发现世间的真相呢?岂不是在盲人摸象吗?如何去观照?用眼睛吗?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呀。用全部的感知系统再加上意识的思维分辨吗?但其前提条件──感觉系统就不可靠不可信呀!

答:出租车不法营业的情形,确实会让人觉得很委曲。遇到这种事,您心里生气是难免的,乃至有学位的人,也没有办法不挂怀,因为他们还没有断掉俱生我见,会觉得“五阴是我”。修行人可以不跟人计较,但是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人侵犯时,仍然可以行使自己的权益。大乘法是在世俗生活当中按照次第去成就,新学菩萨只要随顺世间善法就行了,不用做得太过头,免得心里不痛快。等到智慧力逐渐增强,自然能够不起瞋恨,种种难行苦行,皆能渐次做到,而不觉得勉强。

出世间圣贤对世间的态度,确实与一般人不同,所以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些冷淡。这是发现真相之后的结果,并不是故意这样子。现在您会觉得难以理解,但是等您趋近这种心境之后,自然会觉得,以前对于境界法认真、着相的态度,正是招惹烦恼的原因。世间离不开苦,即使没有苦苦、坏苦,也会有行苦,行苦一向附属于蕴处界而存在。您活在苦中,认真、着相会让您更苦,如实知见世间无常,如同梦幻,就会超越诸苦。

观行,或者观照,离不开相、名、分别,所以都是世俗谛。世俗谛的观行,必须依照世间智者共同认可的方法原则去思惟和观察,这一定要运用您的感觉系统。但是感觉系统会欺骗人,所以必须严格依循四依、三量,抉择您观察到的法相。等到您发现世界的核心真相,您就可以同时住在胜义谛的不分别与世俗谛的分别,不受感觉系统的欺骗,这是于相而离相的境界。

贊助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說明:綠界轉帳適用於信用卡、台灣超商條碼、代碼。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