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凡夫、聲聞、菩薩怎樣對待貪愛?

person holding white printer paper

#修行菩萨道涉及欲爱方面的问答集

大乘注重的是修集福德,必须在无量劫当中为众生服务,从而引生法身圆满的功德,这是无法速成的。因为这个缘故,菩萨主要的修行方法是恒顺众生,因为众生大多在欲界,菩萨必须尽量保留对众生的贪爱,作为度众方便,如《菩萨善戒经》说:“优波离!若诸菩萨犯如恒河沙等贪,如是菩萨不名毁戒。若犯一嗔因缘毁戒,是名破戒。何以故?优波离!嗔恚之心能舍众生,贪爱之心能护众生。若爱众生不名烦恼,嗔舍众生名重烦恼。优波离!是故如来于经中说:「贪结难断不名为重,嗔恚易断名之为重。」优波离!难断非重。菩萨常有易断重者,乃至梦中尚不为之。优波离!愚痴菩萨无有方便怖畏犯爱,菩萨有智善知方便,怖畏犯嗔不畏犯爱。”

问:凡夫、声闻人、菩萨分别是怎样对待贪爱的?

答:凡夫一向住于贪爱,不知贪爱过患,因此沉沦欲界。声闻人深见贪爱的过患,因而禁绝贪爱,配合『五阴非我』的观行,终能出离三界。菩萨明见诸法空相,贪爱亦然,表面上受用贪爱,却缘于真如而安住,这是般若波罗蜜,成佛唯一的法门。
    《菩萨善戒经》说“愚痴菩萨无有方便怖畏犯爱,菩萨有智善知方便,怖畏犯瞋不畏犯爱”。一般人以为修行人必须远离爱欲,这其实是声闻法。即使他发心修习菩萨法,过去的习性仍然使他「怖畏犯爱」。世尊称这样的菩萨为「愚痴菩萨」,这是说他们不明白「贪爱之心能护众生」,也不知道要怎么面对贪爱的过患。
  反过来说,就是有智慧的菩萨,他们「善知方便,怖畏犯瞋不畏犯爱」。他们深切地明白贪爱和纵欲的过患,因此会将贪爱和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但是他们明白贪爱不异于真如,因此不会想将贪爱断掉,甚至大胆地运用贪爱作为救护众生的方便善巧。

贊助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說明:綠界轉帳適用於信用卡、台灣超商條碼、代碼。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