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的四位士大夫,都是《嘉泰普灯录》有传的士大夫。本章的「士大夫」,计法真和黄彦节,也是《嘉泰普灯录》有传的,然而他们身分很特殊,一位是女性,一位是宦官。如果按照严格的定义,他们应该不是士大夫,但是〈祭文〉已经把他们二位列入「士大夫恪诚扣道,亲有契证」的名单中,而且他们也是很重要的人物,所以本书亦列入专章讨论之。
第一节 计法真
我国古代典籍,除了皇室后妃公主之外,很少记载女人的事迹。秦国太夫人计法真是丞相张浚的母亲,儒家相关典籍,没有她的记载。只有佛门典籍,可以看到她生平的片影。
《嘉泰普灯录》记载:
秦国夫人计氏法真。自寡处,屏去纷华,常蔬食,习有为法。因大慧遣谦禅者,致问其子魏公[1],魏公留谦以祖道诱之。真一日问谦:「径山和尚寻常如何为人?」谦曰:「和尚只教人看『狗子无佛性』及『竹篦子话』。只是不得下语,不得思量,不得向举起处会,不得向开口处承当。『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只恁么教人看。」真遂谛信,于中夜起坐,以前话究之,洞然无滞。谦辞归,真亲书入道概略,作数偈呈慧。其后曰:「终日看经文,如逢旧识人。莫言频有碍,一举一回新。」[2]
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秦国太夫人请普说》中,则有更详细的记载:
今日是秦国太夫人计氏法真庆诞之辰,谨施净财,远诣当山,修设清净禅众香斋,仍命山野[3]升〔于〕[4]此座,为众普说,举扬般若。所愿进道无魔,色身安乐。此是秦国太夫人意旨。[5]
这次的普说,依其中的记载「去冬,忽一夜睡中惊觉,乘兴起来坐禅举话,蓦然有个欢喜处」[6],可以看出,普说的时间是在法真悟后的次年生日。
宗杲接着概略说明法真之生平:
这婆子平生行履处,川僧无有不知者,唯鲁子僧未知,今日因斋庆赞举似大众。见说这婆子三十左右岁时先太师[7]捐馆[8],徽猷[9]与相公[10]尚幼,卓卓立身,凛然有不可犯之色,东邻西舍,望风知畏。极方教二子读书、处事,极有家法,寻常徽猷与相公左右侍奉,不教坐亦不敢坐,其严毅如此。相公常说:「今日做官,皆是老母平昔教育所致。」所得俸资,除逐日家常菜饭外,老母尽将布施斋僧,用祝吾君之寿。〔宗杲〕常有无功受禄之慊。[11]
宗杲又说明法真参禅的因缘:
闻先师归蜀[12],受渠供养不少,只是未知参禅。徽猷与相公,却于先师处各有发明。向谦禅[13]在他家,徽猷与相公亲向谦道:「老母修行四十年,只欠这一着。公久侍径山和尚,多所闻见,且留公早晚相伴说话。盖某兄弟,子母分上,难为开口。」见说每日与谦相聚,只一味激扬此事。[14]
「徽猷与相公,却于先师处各有发明。」意思是说,计法真的二个儿子,张滉和张浚,都已在克勤圜悟禅师座下悟道。其中提到的「谦禅」,是指开善道谦禅师而言,其事迹见宋道融《丛林盛事》:
开善谦和尚,建宁人,初之京师,谒圆悟[15],无所省发,后随玅〔妙〕喜庵于泉南。喜领径山,谦亦侍行。未几,喜令往长沙,通紫巗居士张魏公[16]书。谦自惟曰:「我参禅二十年,逈无入处,更于此行,决定荒废。」意欲无行。
友人竹原庵主宗元者,乃责曰:「不可在路参禅不得。吾与汝俱往。」谦不得已而往,在路泣谓元曰:「我一生参禅,殊无得力处,今又途路奔走,如何得相应去?」
元告之曰:「但将诸方参得底、悟得底,圆悟、玅喜与汝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可替底事,我尽替得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自家祇当。」谦曰:「甚五件事?愿闻其说。」元曰:「着衣、吃饭、屙屎、送尿、拖个死尸路上行。」
谦于言下大悟,不觉手舞足蹈曰:「非兄,某甲如何得此田地?」元乃曰:「汝这回方可通紫巗书,吾当回矣。」元即归建上。
谦到长沙留半载,秦国夫人亦因师打发大事。[17]
宗杲领径山,是因丞相张浚的推荐,事在绍兴七年(1137年)七月。而宗杲印证道谦,《大慧普觉禅师年谱》载于绍兴八年(1138年)。所以道谦奉命通书张浚,应是在到达径山之后不久,时间才能吻合。《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记载:法真悟后次年生日,请宗杲普说。由此可知,法真是在绍兴七年冬天悟道。
道谦参禅二十年,未得入处,初奉此命,极为不愿。先他而悟的同学宗元,纠正他以为路上就没有办法参禅的观念,又适时的给他一个机锋,道谦竟在当下开悟。宗元说的五件事:「着衣、吃饭、屙屎、送尿、拖个死尸路上行。」在禅门来说,没有一件是小事,历代禅师在这五件事作的文章,多到数不清。为了避免离题太远,此处只说「拖个死尸路上行」。
「拖个死尸路上行」的典故,出自唐朝湖南畅和尚。《景德传灯录》记载:「近日湖南畅和尚出世,亦为人东语西话。师唤沙弥:『拽出死尸着!』(沙弥即仰山也)」[18]畅和尚的生平不详,只知道他出道较仰山慧寂(807 - 883)为早,他创作的这个公案很重要,发挥、阐释者不计算在内,收录这个原型公案的典籍,即有十三种之多。后来的仰山钦禅师,即以此公案作为主要度人的手段:
杭州西天目高峯原妙禅师……谒雪岩[19]于北磵,才问讯插香,岩即打出。后凡入门,岩便问:「阿谁与汝拖个死尸来?」声未绝,岩亦打出。一日覩五祖演和尚[20]真赞曰:「百年三万六千朝,反复元来是这汉。」蓦然打破死尸之疑。时岩住南明,师往省。岩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到这里?」师便喝。岩拈棒,师把住曰:「今日打某甲不得。」岩曰:「为甚打不得?」师拂袖而出。[21]
道谦悟后到长沙,张浚留他在家里住了半年,计法真因而得以亲近道谦,从而问法。《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记载:
一日问谦:「径山和尚寻常如何为人?」谦云:「和尚只教人看狗子无佛性话、竹篦子话。只是不得下语,不得思量,不得向举起处会,不得去开口处承当。『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只恁么教人看。」渠遂谛信,日夜体究。[22]
道谦又嘱咐法真,在参究期间,要先把读经、礼佛、诵咒之类的事先停掉:
〔法真〕每常爱看经礼佛。谦云:「和尚寻常道:『要办此事,须是辍去看经、礼佛、诵呪之类,且息心参究,莫使工夫间断。若一向执着看经、礼佛,希求功德,便是障道。候一念相应了,依旧看经礼佛,乃至一香、一华、一瞻、一礼,种种作用,皆无虚弃,尽是佛之妙用,亦是把本修行。』但相听信决不相误。」渠闻谦言,便一时放下,专专只是坐禅,看狗子无佛性话。闻去冬,忽一夜睡中惊觉,乘兴起来坐禅举话,蓦然有个欢喜处。[23]
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否定读经、礼佛、诵咒的功用,只是要让工夫绵密不断。法真按照道谦的指示,努力用功,终于得到证悟。
法真悟后,写信托道谦呈给宗杲,其中有一颂:「逐日看经文,如逢旧识人。勿言频有碍,一举一回新。」宗杲认为法真很可能已经开悟了,再仔细的问过道谦,便确认无疑,回了一封信给法真:
谦禅归,领所赐教,并亲书数颂。初亦甚疑之,及询谦子细,方知不自欺。旷劫未明之事,豁尔现前,不从人得,始知法喜禅悦之乐,非世间之乐可比。山野为国太欢喜,累日寝食俱忘。儿子作宰相,身作国夫人,未足为贵。粪扫堆头,收得无价之宝,百劫千生受用不尽,方始为真贵耳!然切不得执着此贵,若执着则堕在尊贵中,不复兴悲起智、怜愍有情耳。记取!记取![24]
这里有个问题。道谦因宗元而悟,法真因道谦而悟。如果指导别人开悟,那个人就变成是自己的法嗣,则道谦应该是宗杲的第三代弟子,法真应该是宗杲的第四代弟子,但是禅门典籍皆把道谦和法真列为宗杲的法嗣。这可能是因为宗元和道谦并没有得到授权在外面开山弘法,所以因他们指导而开悟的人,都算作宗杲的法嗣。更重要的原因是,道谦和法真悟后,皆是由宗杲加以印证,并继续追随宗杲学法,由此而确认他们与宗杲的传承关系。
宗杲对法真的悟道偈评论如下:
山僧常常为兄弟说:「参得禅了,凡读看经文字,如去自家屋里行一遭相似,又如与旧时相识底人相见一般。」今秦国此颂,乃暗合孙、吴。尔看他是个女流,宛有丈夫之作,能了大丈夫之事。[25]
根据《年谱》记载,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计法真在长沙病重时遗言:「妙喜老师,此生无复见也!老婆有私恩未报。」张浚为此,「凡三走介之宜春,趣师之行。〔宗杲〕由是兼程而至,秦国捐馆矣!」按,宗杲于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遇赦,绍兴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离开梅阳,其时正在北上的旅程中,古时连络不易,张浚欲寻宗杲,实非易事。「七月,秦国丧灵归蜀。」这是有关计法真生平的最后记载,由于此处并未记载其享年,以致无法推知其生年。
印度和我国古代,女人皆受到严重的歧视。在佛法中也是如此,认为她们身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26]这种观点,与主张众生平等、皆有佛性的大乘佛教,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法华经》[27]龙女成佛,和《维摩诘经》[28]天女折服罗汉,为女人平反,是二个最知名的案例。
禅宗既是大乘的一宗,自亦主张男女平等。在宗教实践方面,历代也皆有女人悟道证真,有名的如:凌行婆、灵照、台山婆、卖饼婆等。清朝有《善女人传》和《优婆夷志》,专门搜集女居士的传,这二种文献都收录了计法真。出家女众悟道的也很多,宗杲的得法弟子当中,温州净居尼妙道[29]、平江府资寿尼无著道人妙总[30]皆是比丘尼。
宗杲于普说结束时,作一偈赞扬计法真:
女流中有大丈夫,示现其身化其类。
以戒定慧解脱法,摄彼贪欲嗔恚痴。
虽处于中作佛事,如风行空无所依。
过去未来及现在,尘沙诸佛及菩萨,
异口同音发是言:「善哉奇特世希有,
心源清净无忧喜,不作无喜无忧想,
逢场作戏随世缘,而于世缘无所著。
六月火云烧碧空,雷声忽震三千界,
销除热恼获清凉,是彼丈夫诞时节。」我说此偈助光明,普施法界诸女人。[31]
宗杲赞叹计法真,是女流中的大丈夫。在禅语中,「大丈夫」是指悟道之人。虽为女流,而能悟道,即称之为「大丈夫」。反过来说,生为男儿,而未能悟道,则不称为「丈夫」,故有「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32]的说法。
「示现其身化其类」,谓计法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依对方的因缘变化为女人身,度化女性大众。「虽处于中作佛事,如风行空无所依。」谓为了度化众生的需要,来到娑婆世界,却不为世界万象所系缚,始终如风一般的自由自在。
「心源清净无忧喜,不作无喜无忧想,逢场作戏随世缘,而于世缘无所著。」则是说自性清净心本来没有忧恼,也没有喜乐,此心亦不自作「无喜无忧」之想。计法真的自性清净心便是这样,随着世间的因缘而逢场作戏,不为世间因缘所系缚。
「六月火云烧碧空,雷声忽震三千界,销除热恼获清凉,是彼丈夫诞时节。」谓六月火云烧碧空的时节,忽然有雷声震动三千大千世界,雷雨普降销除了众生的热恼。计法真大丈夫便像那炎夏午后的雷雨,轰轰烈烈的诞生于六月的时节,解除了芸芸众生的烦恼。
这首偈也同时是对女人修行证果的赞叹,鼓舞后世的女性朋友,了悟真理、解脱烦恼。
[1] 即丞相张浚。
[2] 《嘉泰普灯录》卷18 (CBETA, X79, no. 1559, p. 405, c9-17 // Z 2B:10, p. 137, a9-17 // R137, p. 273, a9-17)
[3] 宗杲自称。
[4] 「于」原作「干」,今依《列祖提纲录》卷14:「今日是秦国太夫人计氏法真庆诞之辰,谨施净财,远诣当山,修设清净禅众香斋,仍命山野升于此座,为众普说,举扬般若。」 (CBETA, X64, no. 1260, p. 113, b8-10 // Z 2:17, p. 197, a18-b2 // R112, p. 393, a18-b2) 更正之。
[5]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4 (CBETA, T47, no. 1998A, p. 869, b24-28)
[6]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4 (CBETA, T47, no. 1998A, p. 869, c27-29)
[7] 谓计法真的丈夫,姓名不详。可能是因为张浚的缘故,被追赠为太师。
[8] 捐馆,去世之谓。
[9] 指张滉。
[10] 指丞相张浚。
[11]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4 (CBETA, T47, no. 1998A, p. 869, b28-c9)
[12] 指宗杲的师父,克勤圜悟禅师,于建炎三年(1129年)归蜀返乡。
[13] 即开善道谦禅师。
[14]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4 (CBETA, T47, no. 1998A, p. 869, c9-15)
[15] 指克勤圜悟禅师。
[16] 张浚封魏国公,号紫岩居士。
[17] 《丛林盛事》卷1 (CBETA, X86, no. 1611, p. 691, c23-p. 692, a12 // Z 2B:21, p. 33, b5-18 // R148, p. 65, b5-18)
[18] 《景德传灯录》卷9 (CBETA, T51, no. 2076, p. 267, b13-15)
[19] 仰山钦禅师。
[20] 谓居住在五祖山的法演和尚,他是克勤圜悟禅师的师父、宗杲的师爷。
[21] 《五灯严统》卷21 (CBETA, X81, no. 1568, p. 265, b10-19 // Z 2B:12, p. 471, c10-d1 // R139, p. 942, a10-b1)
[22]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4 (CBETA, T47, no. 1998A, p. 869, c15-20)
[23]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4 (CBETA, T47, no. 1998A, p. 869, c20-29)
[24]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7 (CBETA, T47, no. 1998A, p. 926, c28-p. 927, a7)
[25]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4 (CBETA, T47, no. 1998A, p. 870, a2-6)
[26] 《妙法莲华经》卷4 (CBETA, T09, no. 262, p. 35, c10-11)
[27] 《妙法莲华经》卷4〈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CBETA, T09, no. 262, p. 34, b23)
[28] 《维摩诘所说经》卷2〈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CBETA, T14, no. 475, p. 547, a28)
[29] 其事迹见《嘉泰普灯录》卷18 (CBETA, X79, no. 1559, p. 404, c5 // Z 2B:10, p. 136, a5 // R137, p. 271, a5)
[30] 其事迹见《嘉泰普灯录》卷18 (CBETA, X79, no. 1559, p. 405, a11 // Z 2B:10, p. 136, b17 // R137, p. 271, b17)
[31]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4 (CBETA, T47, no. 1998A, p. 872, c8-17)
[32]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9 (CBETA, X65, no. 1295, p. 525, c20-21 // Z 2:20, p. 51, b16-17 // R115, p. 101, b16-17)
贊助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說明:綠界轉帳適用於信用卡、台灣超商條碼、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