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越洋求法

吃飯的時候媽媽告訴安德:「外婆生了重病,很想念我們,你願不願意跟我一起回去台灣看外婆。」外婆跟舅舅住在一起,平時身體很健康,沒想到忽然就生病了。安德想:「台灣佛法昌盛,正好可以回去學菩薩法。」便答應了媽媽。

幾天後,兩人一起來到台灣,到醫院看外婆。

外婆握著兩人的手,先跟媽媽說:「你有這個兒子,是你的福氣。」接著跟安德說:「你有很大的福德,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你很快就會有一個理想的對象,她智慧非凡,但相貌平庸,對你幫助非常大,你要多長出一隻眼睛,才能娶到這樣的妻子。外婆要先走了,以後我們還會再見的。」話說完便合上眼睛,安詳地去世了。外婆的話有點奇怪,但安德和媽媽並沒有太當一回事。

大體很快被移送到助念室,由助念團帶著家屬一起唸「阿彌陀佛」聖號,盼望外婆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休息的時候,一位團員刻意走近他,小聲地問:「你想學佛嗎?有一個師父很不錯,我介紹你去。」這是一個長髮女孩,大約25歲,身高大約一米五,有一點胖,臉上有雀斑,五官還算端正,但談不上漂亮。

安德問:「是菩薩法嗎?我想受菩薩戒,學習般若波羅蜜。」

女孩很高興,但還是小聲地說:「你居然想學菩薩法!我就知道你不是普通人。」她叫葉採菊,這家醫院的護士,個性活潑,人緣極好,學佛多年,有空就幫人助念。

辦完喪事,採菊帶安德去參訪蔣逸人居士。她說蔣逸人是一位菩薩,時不時地為人講解佛法。

安德問:「怎麼不是出家人?」

採菊說:「菩薩以在家為主,只有地藏王菩薩現的是出家相。你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和普賢菩薩都穿著華麗,留著頭髮,表示祂們是在家菩薩。」

「原來如此,我原本還考慮出家呢!」

「出家戒是聲聞戒,以自利為主,必須斷情滅愛,以便很快證得阿羅漢。菩薩以利他為主,必須儘量保留貪愛,才能在生死當中成熟眾生,因此以在家修行為主。」

「菩薩保留貪愛,豈不是煩惱不斷,要怎麼證得涅槃?」

「等一下請教逸人老師。」

……

蔣逸人居士五十幾歲,腿很長,略瘦,身著淡黃色唐裝,面色和藹。

「一個做惡夢的人想要離苦,並不是要在夢中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而是要知道自己在做夢。《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煩惱也是有為法,所以也是如夢如幻,既然這樣,煩惱就不是真實法,又何必斷掉它呢?重點是在知幻,所以《圓覺經》說:『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安德:「為什麼煩惱是有為法?」

逸人老師:「有生、住、異、滅的現象稱之為有為法。煩惱有生、住、異、滅,當然也是有為法。跟有為法相對的,就是無為法。無為法沒有生、住、異、滅,例如涅槃、真如、一真法界是無為法。」

「怎麼證明有為法皆是如夢如幻?」

「這要先發起真如三昧,然後再參禪求悟,才能得到證明。這本《文藝佛心》你帶回去反覆閱讀,就可以發起真如三昧。等你發起三昧,我再教你怎麼參禪。」

採菊知道安德沒有工作,替他準備了一個紅包,兩人禮拜、供養而去。

安德問:「在家菩薩可以收供養嗎?」

採菊答:「當然可以,按照《菩薩戒本》[1],拒絕人家的供養才是犯戒,而不是接受供養。」

「我想受菩薩戒,你有什麼建議?」

「菩薩戒有很多種,台灣大部分是傳《梵網經》菩薩戒,但這是出家戒,不適合在家菩薩。最適合在家菩薩的應該是抄自《瑜伽師地論》的《菩薩戒本》,簡稱《瑜伽戒本》,但是很少人傳,要等待適當的機會。」

「我想儘快受戒。」

「受戒之前,必須先知道戒相。我會把《快來做一個菩薩吧──菩薩戒本釋義》電子書發給你,看完之後,要是沒有適當的因緣,你就自誓受戒。」

「沒有傳戒的程序,效力是不是比較差?」

「諸佛菩薩現前是上品,戒師傳授是中品,自誓受戒是下品。不過,不了義經才有階級和漸次,了義經講的是『一切法平等』『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既然這樣,諸佛又何必施設菩薩戒呢?」

「諸佛為了新學菩薩而施設有戒相的菩薩戒,對於久學菩薩則不說戒律。」[2]

安德忍不住上下打量採菊一番:「你怎麼懂得這麼多?以後請你多給我開示。」

「當然可以,只是我有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你要做我的男朋友。」

「……。」安德心裡頓時產生強烈的抵觸。他在美國長大,觀念很前衛,換過不少女朋友,個個高䠷美麗,幾時交過長相這麼平庸的女友。不過,想到自己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增長智慧,好像也只有女友才能整天泡在一起教他佛法。

「怎麼,這讓你很為難是嗎?」

「我已經有女朋友了。」

「這不干我的事。」

「你是說……?」

「你只要做我的男朋友,其它的我不管。」

「如果是這樣,倒是可以。」

採菊雙手一攤:「抱抱。」

安德乖乖地照辦。兩人一高一矮,畫面很不協調。採菊不管那麼多,墊起腳來親吻安德。

這時忽然有人高聲地說:「採菊,原來是你!你什麼時候又換男朋友了?」兩人尷尬地分開。

安德心想:「原來她是個playgirl,但時間緊迫,我是要跟她學法,不能計較這個,更何況我自己也不怎麼樣。」

採菊說:「力群,這麼黑你還看得到,你應該去幹特務,做一個護士太埋沒你了。」

力群打量安德,長得酷似阿湯哥,而且身高約一米八五:「好帥啊!採菊你真是個情場高手,男朋友個個又高又帥。」

「你這是羨慕、嫉妬、恨?」

「哪敢嫉妬、恨,只是羨慕,流流口水而已。走,我請你們吃晚飯,讓我好好瞻仰這位帥哥。」

鄭力群是採菊的同事兼閨密,另一個playgirl,容貌艷麗,身材一流,跟採菊比起來,如天地懸隔,也不知道這兩人怎能做成閨密。吃飯的時候,力群不斷賣弄風情,甚至當著採菊的面跟安德加Line好友,採菊卻彷彿沒看到似的,當真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安德掛念著王儲選舉,只想著如何迅速增長福慧,對力群全不上心,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真是個柳下惠。

外婆原來住的房子,離醫院不遠,作為遺產留給媽媽。喪事辦完媽媽便返回洛杉磯,安德則住在外婆的房子,遺產還有一些現金,夠安德用一段時間。當天晚上,採菊便搬過來跟安德同住,她生性勤快,活潑開朗,那方面的經驗又豐富,兩人處得非常愉快。

安德問:「什麼是般若波羅蜜?」

採菊答:「超越一切法相,住於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就是般若波羅蜜。你如果想要通達般若波羅蜜,可以細讀《文藝佛心‧心經所說的解脫與成佛方法》。」

「《文藝佛心》不就是逸人師父給我的書嗎?好的,我一定仔細研讀。」

次日傍晚,採菊下班,從醫院步行回家,包括等紅綠燈,只花了十分鐘。

「你讀得怎麼樣了?」

「我大概看懂了。第八識出生三界萬法,三界萬法皆是幻化無常,但它們也可以視為第八識,以這個角度來說,全體皆是一心,這樣就是一真法界,常、樂、我、淨。」

「很好啊!你好像不只看那一篇文章吧?」

「是的,這本書確實很精彩,我差不多都看完了。尤其是〈我看電影駭客任務〉更讓我驚訝,原來我從來沒有感知過真正的物理世界。」

「你讀書的時候,有沒有輕安的感受?」

「是的,感覺煩惱不再是煩惱,不用再起心追求有為境界。」

採菊:「真的嗎?你不追求我沒關係,我追求你,你可不許不理我。」

安德:「……。」

「我有一個疑問。」

「儘管問,本姑娘跟你解答。」

「逸人老師說:『一個做惡夢的人想要離苦,並不是要在夢中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而是要知道自己在做夢。』如果這樣,當我知夢之後,要做什麼?」

採菊曖昧地說:「做愛做的事。」

「那是什麼事?」

「吼!你還裝傻!」話還沒講完,她已撲倒安德。

「你也太不成善知識體統了。」

「誰說我是善知識?我是你的女朋友!」

說著就朝安德的嘴唇吻去。

……

「採菊,你可真是一隻母老虎!」

「謝謝誇獎。你會了嗎?」[3]

「會什麼?」

採菊慢慢搖搖頭:「看來,本姑娘還是得奉陪到底。」

安德:「……。」

安德的疑惑沒有解決,又不敢再問,趁採菊上班的時候,一個人去請教逸人老師:「您上次說:『一個做惡夢的人想要離苦,並不是要在夢中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而是要知道自己在做夢。』如果這樣,當我知夢之後,要做什麼?」

「既然是在夢境,做什麼都可以,這時候不會刻意取捨,所以實際上是隨順習氣而生活。」

「包括貪、嗔的習氣嗎?」

「有善法的習氣,也有煩惱的習氣。」

「如果這樣,豈不是永遠都是凡夫,離不開煩惱?」

「覺悟的人不會刻意去捨離煩惱,但也不是絕對不修行,他會在自己意樂的狀態下,微幅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

「具體如何操作?」

「覺悟的人會發現,自己只要取相分別,立刻就會引生煩惱,而人都有避苦趨樂的本能,所以他自然會避免取相分別,儘量緣於真如而安住,雖然不刻意捨離煩惱,長期下來還是會漸漸離開煩惱。」

「什麼是取相分別?」

「認為某一個有為法真實存在,就是取相分別。」

「貪嗔難道不是取相分別?」

「貪嗔是取相分別的果,而不是取相分別的因。貪嗔現起的時候,應該觀察貪嗔如夢如幻,不異真如,而不是把它當成實法,急急忙忙地想捨離它。如果這樣,就應了《證道歌》『捨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反而無法捨掉妄心。」

聽到這裡,安德心頭一震:「原來菩薩道是這樣修的!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樣。老師,您講得實在是太好了!」

解決了疑惑,安德禮拜、供養而去。


[1] 《菩薩戒本》:「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他持種種生色〔黃金〕、可染〔白銀〕、末尼、真珠、琉璃等寶,及持種種眾多上妙財利供具,慇懃奉施,由嫌恨心,或恚惱心,違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捨有情故。若由嬾墮、懈怠、忘念無記之心,違拒不受,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

[2] 《菩薩善戒經》:「若凡夫人能知諸法畢竟調者,如來終不宣說毘尼〔戒律〕。以凡夫人不知不解,是故如來為說毘尼。」按,「諸法畢竟調」相當於《心經》的「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3] 在禪門中,「大蟲」(老虎)是稱讚禪師機鋒犀利,能讓人死卻凡夫我見。採菊懷疑安德開悟了,故而有此一問,這裡講的很隱晦,開悟的人自然知道,而沒開悟的人也沒必要知道。

在〈“第二章 越洋求法”〉中有 3 則留言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