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識在小說裡的代表是沙和尚。有什麼證據呢?沙和尚原先在流沙河,流沙河岸邊有一塊石碑,上面寫:「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沈。」這象徵貪愛五塵所構成的煩惱大河(生死流),《大般涅槃經》講:「煩惱大河亦復如是。唯佛菩薩能得底故,故名極深。」眾生受到五塵境界的繫縛便形成煩惱,哪怕你對五塵只有一點點的貪愛,不管貪愛有多輕,進了流沙河,一定沉入河底。
唐僧過去有九世做金蟬子,九次去取經,到流沙河都被沙和尚吃了。很多人發願要學佛,碰到的第一個障礙是貪愛五塵境界。雖然他已經發願學佛,但他還是覺得賺錢很好,追求異性很好,在人生的五塵境界裡去打滾,這就等於是沈溺到生死流去了。金蟬子想去取經,就像凡夫發的菩提願,力道很弱,沒辦法抵得過生死。「九」世取經象徵「久」遠的修行,一個人從發心直到不受五塵境界的影響,要經過久遠的時間。
沙和尚本來是靈霄殿下的卷簾大將,因為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皇大帝把他貶下界來,每隔七日就用飛劍穿他的胸脅百次。由這裡可以看出沙和尚是前五識的象徵,因為《阿含經》講「識」每次在接觸五塵境界相的時候,都要被刺一下:「云何觀察識食?譬如國王,有防邏者,捉捕劫盜,縛送王所……以彼因緣,受三百矛苦覺,晝夜苦痛,觀察識食,亦復如是。」
沙和尚九次吃掉金蟬子,留下來的頭骨沈不下去。這表示什麼呢?學佛的願是無漏法種,雖然五蘊身被生死流陷溺,但是無漏法種會累積下來。一個人發了菩提心,想要去修行,到最後失敗了,比如說掉入一個色情陷阱弄得身敗名裂,或者因為貪污而坐牢甚至被槍斃,這都不打緊,因為菩提心的無漏法種不會陷溺在生死流當中,就好像金蟬子的頭骨不會沈沒一樣。這樣累積了九個頭骨,把這九個頭骨按照九宮的方位放好,然後把菩薩給的葫蘆放在中間,就結成了一條法船,唐僧坐在這上面就可以渡過流沙河。我們最初發菩提心的力量非常小,只是一個「頭骨」而已,累積九個頭骨之後,再加上菩薩給的葫蘆(葫蘆是一容器,無漏法種必須要有一個容器收藏起來,所以葫蘆象徵能藏的心體),唐僧終於能坐在法船之上渡過生死流。能藏的心體是一切眾生本自具有的,但是必須透過諸佛菩薩的教授,眾生才會知道能藏的心體讓一切善業功不唐捐,這樣他才會心甘情願地發起菩提願。因為這個緣故,就說是菩薩給的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