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蕅益大师《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此第六识所依意根,则是心法。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之见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名为末那识。梵语末那,此翻为意,由其恒审思量为性相故。然前六识,时起时灭,喻如水波,第七末那,无始相绩妄执我法,喻如水流,阿赖耶识,则喻如水。梵语阿赖耶,此翻为藏,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若无此识,则根身是谁执受?器界是谁变现?一切善恶漏无漏种是谁摄受?且如吾人疲倦熟睡,梦想俱无之时,前六转识,俱不现起,若无此识,岂不同於死人。既无梦无想仍非死人,验知必有此第八识,与第七识微细我执,仍自俱转。然此第八识,决非实我实法,若是实我实法,则应常无变易,而此识者,乃从先世引业所招,名异熟果,既从业招,便非常住。又善业则感天人乐报,恶业则感三涂苦报,往来六道,犹如车轮,变形易貌,曾无一定,岂是实我实法哉。」
為什麼大師會說:「然此第八识,决非实我实法,若是实我实法,则应常无变易…..」
真观:
第八识所藏的部分和五蕴互为因果,要是五蕴无常,所藏当然也无常。然而,果报可以隔百千劫之后才显现,由此可知,必有能藏的心体从不变易。蕅益的论证,只述及所藏的部分,而缺少能藏的部分,可见他对第八识的认识,流于片面。
您一直以化名询问较深的佛法,这不符合规矩,要是不透露真名,以后我就不再答覆您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