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的「空」就是《心經》講的「空」。第十九回烏巢禪師傳《心經》給唐僧,這個情節即是在交待「空」的由來。其實那個版本的《心經》是玄奘自己翻譯的,但是小說本來就是虛構的,我們只要注意作者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意旨即可。真觀在〈心經所說的解脫與成佛方法〉,曾經舉證《心經》所說的「空」就是第八識,大家不妨參考。
修行人如實觀察現象,產生智慧,這樣的智慧基本上是跟意識相應;乃至降伏散亂、昏沈,成就定心,發起神通,仍然是與意識相應。因此,外觀看起來,意識是修行的主角。《西遊記》有一個英文譯本叫《The Adventures of Monkey》(猴子歷險記)。西方人把它當成是一隻猴子的故事,因為最初就有一隻猴子誕生,唐僧在裡面又是一個膿包的角色,讓大家看了很不高興。
「能」是能生萬法的第八識。「淨」是常樂我淨的第八識。悟空、悟能、悟淨都是教大家悟得第八識,只有悟得第八識才是真正的開悟。這三個徒弟都要皈依唐僧,唐僧就是第八識。也就是說,前七識都要轉依第八識的真如性,這樣悟後起修才能夠修成正果。這是三個徒弟法名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