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緣起

自從〈寒山子詩集序〉被證明是偽託之作以後,各種考證作品紛紛出籠,把寒山子從文殊菩薩打為狂迷症患者。其實以寒山子不重虛名的性格,人家要怎麼看他,他應該是毫不在意的,當然更不會希望後人為他作不實的宣傳。所以,〈寒山子詩集序〉的真偽與寒山子本人的精神境界與思想層次是無關的,我們應該直接檢視《寒山子詩集》,從他的作品判斷他。

歷來研究寒山子的學者,大多研究他與禪的關係,然而本文的重點卻是著重在詩集所透露出來的唯識體證。表面上看起來,本文的研究路線,似乎與學術主流有所不同,但其實禪與唯識本是一家,現在只是把《寒山子詩集》有關唯識體證的部分爬梳出來加以解讀,並非否定寒山子是一位具格的禪師。因為,從證據上來看,寒山顯然是懂得禪的。

例如這首〈多少天台人〉(寒183):

多少天台人,不識寒山子。
莫知真意度,喚作閑言語。

由此詩可見寒山經常以「閑言語」指示機鋒。對不識貨的人而言,當是閑言語。識貨的人,如趙州從諗、溈山靈祐,就會把它記錄下來,成為禪門的公案。

另有一首〈本志慕道倫〉(寒282):「時逢杜源客,每接話禪賓。」杜源客,表示已杜絕煩惱源頭的修行人,相當於見道位以上的修行人。可見寒山往來的人當中,也有若干真參實證者。

寒山既然懂得禪,為什麼他的詩集會與唯識體證有關呢?這得從禪和唯識的關聯說起。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