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实证】序三:转识成智

这本书是《维摩诘经》的白话解释,四年以来只有电子版流通,一直没有出纸本书。前些时候,一位菩萨希望真观能出版《佛陀的最后遗教》[1]。笔者最后决定先出版这本书,以后再分册出版《佛陀的最后遗教》,毕竟后者还没有讲完,不用那么急,而且这部经更适合听得懂了义经的住位菩萨。

《维摩诘经》可以让听得懂了义经但闻思尚未成熟的人,从十信转入初住位;可以让初住以上的菩萨发起真如三昧,位阶五住;可以让五住菩萨破参开悟,位阶六住;可以让六住菩萨转依真如,位阶七住。七住以上的菩萨阅读这部经典,可以增长方便智,最终必能证得初地,乃至究竟成佛。住位菩萨应该反覆阅读此经,直到通达为止,在尚未通达此经之前,不宜阅读过多经教。

2020年底有好几位学员接受了「琅琊阁」的错误知见,因而退失正见。真观为了救护他们出离错误的知见,讲〈成佛的知见与方法〉[2]。其中引用《维摩诘经》,说明新学菩萨与久学菩萨的差异:

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

白话解释:

菩萨有两种,要是喜欢断章取义引用经典以妝点自己的无知,可知是新学菩萨;要是对于无染无着、甚深的《维摩诘》等大乘经典,能够不害怕,深入其中,听了之后,能够生起清净心,愿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乃至如实能入,这样就是久学菩萨。

有的人每天甚至读经十几个小时,跟人家论法,旁征博引,似乎很有学问,却没有贯通佛教的体系,只会断章取义地引用经教,拿来批评别人,而没有办法系统地讲解佛法。经典是修证的指引,读经的时候应该随时观察经教所说是否符合现实,不能读得太快,更重要的是随文入观,將正教量转为现量。「依智不依识」的「智」是指现量,「识」指比量和正教量,将正教量转为现量,换句话说,就是「转识成智」[3]。以这样的方式阅读经典,是最扎实的方法。

以胜义谛来说,众生即是佛,本无修证次第可说。但以世俗谛来说,从凡夫到成佛差距极大,可以划分为五十二位阶。在五十二位阶当中,最重要的里程碑是七住,因为七住不退转,是转凡成圣的起点,又可以修习般若波罗蜜直了成佛,因此判为大乘见道位。本经〈入不二法门品〉:「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由此可知,无生法忍的内涵就是实证「法本不生,今则无灭」。而《菩萨璎珞本业经》说七住菩萨「常住不退……入第六般若修行于空、无我人主者,毕竟无生」,由此可知,七住即得无生法忍,并非初地才得。真观的自心现量,也完全可以印证〈入不二法门品〉,因此我确定:「七住得无生法忍,入不二法门。」[4]

这本书原名为《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正式出版时改名为《维摩诘经实证》,希望大家明白学佛不能只是阅读经典,还要系心思维、如说修行,实证佛经所说的义理。现在已进入末法时期,弘法变得越来越困难,异端邪说也越来越流行,这时候更显得佛法的珍贵,只有识货而有心的人,才能在重重的迷雾当中彻见实相,实证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真观菩萨法师
阴历戊寅年正月初三序于桃园市观音区游戏居


[1] 《大般涅槃经》的白话解释。

[2] 讲于2021年3月4日,已整理成文,收入白象版《禅宗的开悟与传承》。

[3] 「转识成智」一般是指成佛的时候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意识转为妙观察智,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

[4] 要是读者对这个有所怀疑,依照「依智不依识」的原则,应该暂时搁置判断,等待将来的实证。

贊助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說明:綠界轉帳適用於信用卡、台灣超商條碼、代碼。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