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做一個菩薩吧》台版序:誠信愛心家園

按照法令,全日照護心智障礙朋友的機構,應有「家園」二字,前綴的文字則是名稱,因此本家園的名稱應該是「誠信愛心」。但真觀卻這麼詮釋:「誠、信、愛」是心所擁有的善法,「心」則是八識心王,「家園」則是有情安住的處所,相當於微縮版的國土。連結起來,就是第八識積集誠、信、愛等善心所種子,因而成就的樂土。

佛教說果報有正報和依報兩種。正報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也就是個人的身心。五蘊的種類包括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等六道。人的種類包括種族、國籍、性別等。各別差異包括身體強弱、智力高低等。這是由個人造業而形成的果報,所以稱之為正報。

第二種是依報,也就是環境,包括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這是由共業有情共同感召的。《優婆塞戒經》說:

一切眾生因殺生故,現在獲得惡色、惡力、惡名、短命……是名現在惡業之果。捨此身已,當墮地獄,多受苦惱饑渴……是名後世惡業之果。若得人身,復受惡色、短命、貧窮。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令外一切五穀果蓏悉皆減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

這段經文說,要是有人殺人,除了他自己受地獄報之外,還會造成同一個行星(日月天下)農產品的減產。《優婆塞戒經》還有四段經文,說若有人偷盜、邪淫、大妄語、酗酒,也會造成類似的共業效果。經文只是例示而已,應該是眾生所作的一切善業、惡業,都會對同一個行星產生共業效果。

行星是比較大的共業團體,比較小的共業團體就是國家、省市鄉鎮等各級行政區和各種團體,每一個成員的善惡業都會影響團體的總體福報。以誠信愛心家園來說,如果有人偷盜,員工和院生的福利就會受損,如果大家都遵守法令,修習善業,員工和院生的福利就會增長──這是可以現實觀察到的差異。

真觀原本是一個佛教學者,民國103年12月底「意外」當選為誠信愛心家園董事長。為什麼說是意外呢?因為當時過半的董事與我沒有淵源,他們事先並沒有告知,便決議由真觀擔任董事長。這樣的董事長大部分的權限都被架空,很難有什麼作為。雖然如此,我還是發現有員工侵占公款,便默默蒐集證據,於104年7月向司法機關告發,並於105年1月18日開除涉案員工,再經過四年的訴訟,涉案員工終於認罪並繳回侵占的公款。民國108年8月3日選出本屆董事,新任董事包括學者專家和熱心公益人士,他們與職員都沒有親戚關係,全力支持真觀推行合法、公益的營運──誠信愛心家園宛如浴火重生。

佛教認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將來都會究竟成佛。願意努力修集福德和智慧以求成佛的有情稱之為菩薩,菩薩道利樂有情的過程,不但要度自己成佛,也要度一切眾生成佛。菩薩道有一定的行為規範,這種行為規範稱之為菩薩戒。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佛教徒是與世無爭的一群人,被欺負也只能默默忍辱,看到真觀這種佛教徒,不免有人嘖嘖稱奇。其實,該罵的你不罵、該罰的你不罰、該開除的你不開除他,才違反菩薩戒,如《菩薩戒本》第42條: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應可訶責,應可治罰,應可驅擯,懷染污心,而不訶責;或雖訶責,而不治罰,如法教誡;或雖治罰如法教誡,而不驅擯,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嬾墮、懈怠、放逸,而不訶責乃至驅擯,非染違犯。

眾生必須遵守世間的法律和善良風俗,才不會招惹重大的煩惱,落入地獄、餓鬼、畜生。責罵、治罰、開除都是教育手段,目的是讓犯錯的人能夠改過遷善。對於一般人,則以四攝法(布施、愛語、同事、利行)建立信任關係,直到他因緣成熟,才教導佛法,讓他可以出離煩惱,證得無憂無苦不生不死的涅槃。

眾生的根器千差萬別,必須隨順他們的心性,給予不同的輔導。心性和根器的轉變極為緩慢,不是幾天、幾年,甚至也不是一世就可以看出明顯改變,但只要經過無量劫的教化,一切的眾生都會變得調柔易度。諸佛菩薩便是以這樣無比的耐心在度化我們。

菩薩道是從發菩提心開始的。菩提心具體的表現,則是受持菩薩戒。菩薩戒重視積極行善和學習出世間的智慧,最終必能福慧圓滿而究竟成佛。究竟佛是三界人天導師,具足三身、四智、四無所畏、十力、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所度無量有情皆來生於莊嚴國土,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但是著手修行之處,卻是簡易而切實可行的菩薩戒。

很多人畏懼發菩提心,不敢受菩薩戒,像《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的,真的會把人嚇壞:

如此娑婆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

其實這些極難苦行都是大菩薩才修的,他們具足願力、神通、智慧和解脫功德,對他們來說,這並不是苦行,只是遊戲神通而已。新學菩薩所受的菩薩戒,則是一般人都做得到的。例如輕戒第10條「味邪命法」: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生起詭詐虛談現相,方便研求假利求利,味邪命法無有羞恥,堅持不捨,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為除遣生起樂欲,發勤精進,煩惱熾盛,蔽抑其心,時時現起。

白話解釋:受菩薩戒的菩薩以欺騙、虛假或收取複利的方式營生,不認為丟臉,不願意改正,這違犯菩薩戒,而且是染污的違犯。然而,如果菩薩很想改過來,已經努力對治它,但是煩惱的習氣很強,還是會經常現起,這樣就不視為違犯菩薩戒。

邪命,是指不正當的營生方法,包括誇大不實、偷斤減兩等等的奸商作法。道場裡面確實有這樣的人,他們樂於供養佛法僧,出手很大方,但只要離開道場,立刻就回復到奸商的本性。這樣的行為在菩薩戒中,只是違犯輕戒,而且只要他有心要改,即使一時改不過來,也不視為違犯。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明白,菩薩戒不會用聖賢的標準去強求新學菩薩,而是希望所有的人向上提升,有心是最重要的,不用急於一時。

有一個問題大家很關心:受菩薩戒是否要吃素?在《梵網經》菩薩戒裡面,吃肉違犯輕戒,是可悔犯。但《梵網經》菩薩戒是出家戒,最明顯的證據是淫戒列為重戒,卻沒有任何開緣,這對在家居士很顯然是不適用的。《菩薩戒本》則是在家、出家皆可受,它並沒有禁食肉的規定。很多在家居士因為不方便吃素,所以不敢受菩薩戒,看到這裡,應該可以放心了。先前受過《梵網經》菩薩戒的在家居士,可以直接修持《菩薩戒本》,不需要重受菩薩戒,因為只要沒有破戒,菩薩戒永遠有效。

彌勒菩薩說,受菩薩戒之後:

十方諸佛菩薩於是菩薩法爾之相生起憶念,由憶念故正智見轉,由正智見如實覺知:「某世界中某名菩薩,某菩薩所正受菩薩所受淨戒。」一切於此受戒菩薩,如子如弟生親善意眷念憐愍。由佛菩薩眷念憐愍,令是菩薩希求善法倍復增長無有退減。

也就是說,我們受菩薩戒之後,諸佛菩薩會如實覺知,並且立刻把我們當成最重要的眷屬,經常護佑我們,使善法迅速增長,不會退失,很快便能成就無量的大功德藏。

彌勒菩薩又說:

如是菩薩所受律儀戒,於餘一切所受律儀戒,最勝無上無量無邊大功德藏之所隨逐,第一最上善心意樂之所發起,普能對治於一切有情一切種惡行,一切別解脫律儀於此菩薩律儀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計分不及一,算分不及一,喻分不及一,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攝受一切大功德故。

也就是說,受菩薩戒跟受其他的戒律比起來,功德大到不成比例,因為菩薩戒包含一切的大功德,一旦受了菩薩戒,就等於隨身帶著最殊勝、無上、無量、無邊的大功德藏。因為菩薩戒是第一、最上的善心意樂所發起,能夠普遍對治有情的惡行。

雖然眾生都會成佛,但因緣遠近,差異非常懸殊。心智障礙者,因緣比較遠。雖然不感興趣,但多少聽聞一些佛法的人,因緣近一點。學習小乘法的人,因緣又近一點。學習大乘法的人,因緣最近,《華嚴經》甚至說:「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菩提心永不退轉的菩薩稱為畢定菩薩,畢定菩薩可能只是一個凡夫,但在佛法當中的地位勝過阿羅漢,因為阿羅漢度不了幾個人,畢定菩薩卻可以利樂有情永無止盡。

真觀發菩提心,受菩薩戒,行菩薩道。如果您信得過真觀,願意修集福德資糧,踏上成佛的旅程,請您贊助支持誠信愛心家園。誠信愛心家園是一個人間的小樂土,它是納稅人、公務員、捐款人、家長、董事、員工等愛心人士善業的成果。將來,我們當中有人成佛,曾經參與這個福德業的人便會聚會於這一尊佛的淨土。最終大家都成佛,就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不可思議的華嚴世界。到那個時候,也仍然是誠、信、愛的「心家園」啊!

誠信愛心家園董事長 呂真觀

民國一〇九年六月八日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