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基礎架構

學東西要掌握它的架構,才不會迷亂,學佛也是一樣。整個佛法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能夠出生三界萬法的第八識,第二個部分就是被第八識出生的三界萬法。第八識又稱為自性清淨心,還有很多的別名,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你先記住祂的功能,祂能夠出生三界萬法。有的人會把祂形容成造物主,但是祂跟一神教的造物主不同,祂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自性清淨心。

雖然佛法可以濃縮成幾句話,但是你要知道,第八識所出生的三界萬法根本算不清楚有多少,必須把一切法的功能差別統統都搞得清清楚楚的,才能證一切種智而成佛。不要以為觀察第八識如何出生三界萬法是一件簡單的事,很多人參幾十年都參不出來。三界萬法的範圍太大,《心經》講「照見五蘊皆空」是告訴我們,入手的時候要從五陰開始觀,因為五陰就在你身上,可以觀察得很清楚。

世俗諦所有的法,不外這兩種,從這裡你可以再去分類,漸次實證深細的佛法。聲聞見道的「五陰非我」,五陰是被出生的法,「我」(第八識)能出生五陰及世間萬法。緣覺見道的十因緣法,第一支「識」(第八識)能出生三界萬法,其它九支──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則是被出生的法。聲聞見道者和緣覺見道者可以知道「我」或「識」確實是存在的,但是不知道祂具體的功能。大乘見道者知道第八識如何出生萬法,之後修習百法明門,至初地而得圓滿,依序修學二地菩薩的千法明門、三地菩薩的萬法明門……十地菩薩的不可說諸法明門,乃至究竟佛的一切種智,都不會違背這個基礎架構。

在〈“佛法的基礎架構”〉中有 1 則留言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