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這裡,我已經把佛法的基礎架構全部講完了。但是我剛才講過,佛法一定是根據事實,你必須要經過聞、思、修、證的次第。剛才我這樣講,如果你聽懂了,最好的狀況之下也只是思所成慧。如果你能夠把這個義理放在心裡面,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斷地把它拿出來對治煩惱,你會產生輕安的心境,這叫做修所成慧。但是,你到最後一定要證。證個什麼?你必須要觀察到第八識如何出生三界萬法。大乘法的開悟就是要觀察到這一個事實。禪宗是大乘法,它的開悟也要觀察到這個事實。有一位化名「奶茶茶奶」的朋友,在真觀豆瓣日記〈心經所說的解脫與成佛方法〉下面留言,不承認這是開悟。真觀用禪宗六祖惠能的公案來證明,同時答覆他的質疑。
五祖弘忍有一天跟大家講:「你們每一個人寫一個偈子過來,我來看看你們修學到什麼地步,你如果修學得好,我就把衣缽傳給你,讓你做下一代的祖師。」神秀寫了一個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惠能請人家幫他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大部分的人都以為這是開悟的偈子,其實不是。你如果以為這句話是開悟,就是「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你會一直綁在這上面,翻不了身。翻不了身還算好,如果你跟別人講「我開悟了」,這麻煩就大了。未悟言悟是大妄語,如果你不是故意的,至少也是增上慢,你很容易就會毀謗正法。《六祖壇經》記載,五祖弘忍拿起鞋子把它擦掉,講「亦未見性」,這句話是實話。如果當時他已經開悟,五祖弘忍需要半夜三更去跟他開示嗎?不需要了嘛!等五祖跟他講《金剛經》的時候,惠能才突然間開悟,驚訝地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才是大乘見道。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表示他所認識到的那個自性能夠出生萬法。能生萬法的東西,不會說自己叫什麼,名字都是我們給祂的,所以叫什麼名字並不重要,你要注意的是祂有什麼體性,有什麼功能,有什麼特徵。這個自性能夠出生三界萬法,顯然就是第八識。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是講第八識一向都安住在勝義諦境界,這相當於《心經》的「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大乘見道之後,你的七轉識隨學第八識的清淨性,也能夠轉依在勝義諦上面,成就解脫功德,才不會動不動就生氣,或者有利益就動歪腦筋去爭取,這樣就是一個凡夫嘛!如果你的開悟完全無法轉變你的心態和行為,請問你要這個開悟幹什麼?
禪宗開悟或者大乘見道以後,雖然不是馬上就成為聖人,卻是轉凡成聖的起點,因為他發現了核心真相,心態和行為取向會因此全面改變,自然趨向於清淨。我上次用電影來做比喻,大乘見道者會發現整個三界萬法原來都只是第八識播放出來的影像而已。我現在這樣講,你可能會很懷疑:「你說那是影像,可是我摸自己,可以碰得到,捏下去也會痛,為什麼你說它是假的。」如果你看過電影《黑客帝國》(台灣譯為《駭客任務》),就會知道,看得到摸得到不必然就是真相。所有的感覺祂都可以模擬給你,這是讓人很震撼的。哪一天你開悟,如果既不會感動也不驚疑,那是很奇怪的事,除非你過去世曾經開悟,此世定力又很好,不然你開悟的時候心情一定非常踴躍,很多人會激動得哭出來。
除了奶茶茶奶以外,還有很多人也認為《心經》的「空」是指空無,所以看到真觀的解釋會覺得很驚訝。我在講《心經》的時候,是舉龍樹菩薩的《中論》作為教證。其實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也用「空」來指涉第八識:
依於一心有二種門,所謂心真如門、心生滅門……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真如者,依言說建立有二種別:一、真實空,究竟遠離不實之相,顯實體故。二、真實不空,本性具足無邊功德,有自體故……心生滅門者,謂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此識有二種義,謂能攝一切法,能生一切法。
《大乘起信論》
「心真如門」相當於勝義諦,「心生滅門」相當於世俗諦。在心生滅門當中,馬鳴菩薩很直白地定義,所謂的心就是阿賴耶識(第八識),這個識能生一切法。在心真如門當中,用語言文字來描述真如,可名之為「真實空」,這個「真實空」不是指空無,而是「究竟遠離不實之相,顯實體故」;也可以名之為「真實不空」,因為祂有自體、有無邊的功德。
《心經》講「空」,又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所以這個「空」正是《大乘起信論》所說的「真實空」。《心經》的經名則是顯示全經所說皆是「心」,「照見五蘊皆空」相當於「心生滅門」,「諸法空相」一直到「無智亦無得」相當於「心真如門」。所以,經名的「心」是指第八識,經文當中的「空」則是與「心」相應的「真實空」。
雖然今天是講《大乘起信論》,但我們要講的東西太多,所以我概略解釋一下就好。請大家仔細比對這段文字,你就會知道真觀解釋《心經》全都符合《大乘起信論》的義理。
奶茶茶奶也質疑以《心經》義理驅魔的有效性。我上次說:「只會唸誦《心經》的文字,不懂得意思,是聞所成慧。你用聞所成慧去驅魔、驅鬼,它會有效果。如果你懂得意思,是思所成慧,會更厲害。修所成慧的效果更強,因為你的心會一直住在《心經》的法義上面,當鬼怪來的時候,祂也是諸法空相,就這麼簡單。」這可以在《大乘起信論》當中找到依據:
或有眾生善根微少,為諸魔外道鬼神惑亂,或現惡形以怖其心,或示美色以迷其意……若為諸見煩惱所亂,即便退失往昔善根,是故宜應審諦觀察,當作是念:「此皆以我善根微薄業障厚重,為魔鬼等之所迷惑。」如是知已,念彼一切皆唯是心,如是思惟剎那即滅,遠離諸相入真三昧。心相既離,真相亦盡,從於定起,諸見煩惱皆不現行,以三昧力壞其種故,殊勝善品隨順相續,一切障難悉皆遠離,起大精進恒無斷絕。
《大乘起信論》
文字並不是很難,我就不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