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法門的關鍵,是要從世俗諦轉入勝義諦,因為整個打成一片,就遠離一切的差別對待相,《大乘起信論》稱之為「唯是一心」,整個就是一心。因為沒有能取、所取,所以不分你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甚至也沒有你、沒有我,也沒有真如、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的相、名、分別──這就是勝義諦。
我上次講,有般若正見的人被罵,他會知道:「罵我的人是第八識,被罵的人也是第八識,所以這是第八識在罵第八識。」那時候我少講了一點,罵這件事情也是第八識。所以,某甲罵某乙,就是第八識(某甲)、第八識(罵)、第八識(某乙)。我們講過《心經》的「空」就是第八識,按照剛才的語言邏輯,某甲罵某乙,就是空、空、空。這個叫做三輪體空。把它套用在布施上,布施的人是空,受施的人是空,布施這件事情也是空,所以也是空、空、空,都是三輪體空。既然都是空,你何必一天到晚唸它?你可以不要唸啊!
明白以上的道理,就是思所成慧,接下來只要經常做以上的想念跟思維,沒多久你就會成就修所成慧,你會經常處在輕安的定境裡面,大乘見道的因緣就隨時可能發起。所謂的大乘見道,就是明白第八識如何現起三界萬法。大乘見道的實際內容,一向列為絕對機密,禪門的「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和《法華經》的「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都是指這個,你只能靠自己去把它參出來。覺得自己懂得佛法的人請注意:如果你不知道第八識如何現起三界萬法,就是沒有開悟,請你要早一點認清這個事實,不然你會因為增上慢而原地踏步,甚至可能造作毀謗正法的惡業。
三界萬法的範圍很廣,初悟的人所知很有限,初悟的人到底知道什麼,是不能說的秘密,但是你可以先把參究的範圍限縮在五蘊上面,這個是《心經》已經告訴你的。參究不出來,你會覺得很苦,所以最好先發起修所成慧,在輕安的定境當中參究,才能持久。這是以正智緣真如而修,稱為真如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