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现在是2022年1月10日下午8:34,我是吕真观,很高兴再来跟大家分享实证因明学,现在进行到正教量。
上一堂课把正教量大概介绍了一遍,大家是不是还有点印象?一般人会把他信赖的消息来源当成正教量。但是在佛教的定义里面,要实证者的报告才叫正教量。比方说,你现在知道某件事情是你亲眼看到的吗?没有,我没看到。那这个没看到的人来跟你讲的话,不能算是正教量。除非他是从别的亲证者那里听来的,而且中间的过程可以考察。现在来看一段课文。
不违圣言
不违圣言者,谓圣弟子说,或佛自说经教,展转流布至今,不违正法,不违正义。
所谓的不违圣言,是指圣弟子所说,或佛自说的经教,辗转流传到现在,正确的法和义理。
以佛经来讲,最初都要源自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话,有人听过了以后把它背下来,然后还要经过结集经教的程序。这是很多阿罗汉在一个洞窟中共同确认的。阿难尊者原本是一个初果人,人家不让他参加结集,但他竟然在那一瞬间证得阿罗汉,参加了这个结集。他的记忆力非常好,把经教诵出来,大家觉得说这样没有错,就承认这个是经教。经教结集之后并没有立刻写成文字,在最初是靠背诵记忆,很久之后才写成文字。所以有一些比较冷门的佛经,背诵的人没有传给弟子就死了,经典就跟着亡佚了。要是顺利的话,上一代的祖师传给徒弟,再把它背下来,徒孙继续再背下,好几代之后,才把它写成文字。这个部分有出问题的可能,也许某一部经典就这样被伪造出来,不是佛说,谎称为佛说。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翻译,有一些经典翻译的时候走了样。译师自己没有看懂经典,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错了。有一个例子是真谛,真谛翻译的《大乘起信论》有一句话,跟佛法的体系不符合,被萧平实老师揪出来。我现在忘记是哪一段话,要是有人知道,麻烦跟我讲。
接下来是伪经。伪经在印度和中国都有,在印度出现的伪经也经过了传译的程序,记载了翻译的人和时间,因此中国历代编经录的人无法辨识它们是伪经,仍然将这些伪经编入藏经,这类的伪经只有三乘菩提的开悟者才看得出来。中国伪造的经典因为没有经过传译程序,比较容易透过各种经典目录而被辩识出来。现在在学术界最有名的伪经是《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这部经把杀胎(堕胎)列为五逆罪,而没有杀阿罗汉,也就是说它的五逆罪跟其它经典不一样。大家有没有觉得很奇怪,杀人不是五逆罪,杀胎却是五逆罪,轻重显然不符合道理。所以这个经典很显然是有问题的。然后它又是在《卍续藏》里面突然冒出来的,《卍续藏》是民国以后,日本人编的藏经。也就是说,在很长的时间,中国编纂经录的人从来没有看过这部经,就突然间冒出来了。这个是一个很有名的伪经,在学术界基本上已经成为定论。[1]但是,我有一次去台北龙山寺,看到有人跪在地上,很虔诚的,在念那个经文。书印得很漂亮,跟《金刚经》品质是一样的,有那种专门印经的印刷厂,印很得庄严,普通人怎么会知道那是伪经,完全就不知道啊!
中国编纂经录以来,一直都有伪经。很多伪经没有流传到后世,但是经录的编纂者会留下记录,经名卷数作译者等资料,以及列入疑伪的理由。这件事情,从很早以前就有人在做。很多人看到藏经,就傻傻地认为「既然编进藏经那一定都是对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在那边念老半天有什么用,那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经典。所以《地论》要求,必须是「圣弟子说,或佛自说经教,辗转流布至今」。至少要有一个正当的传译程序,中国人只看能传译程序,没办法考察经典在印度的情况,但是他们会把传译的相关资料,在可能的范围内,详实地记录下来。汉族是很会保存文献的民族。佛陀出生的那个时间,相当于孔子的时代,孔子留下这么多可靠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留下可靠的记载远远没有那么多,除了经典之外,他的那些事迹,还有周边的人物史实等等,大部分都流失了,甚至也不能确定佛陀是哪一年出生的,何时入灭。
6552问:「现量是可百分之百确定的知识,包括五官的观察」,总觉得五官不大靠谱,常常有看走眼等事情发生,且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观察随业力等不同其结果都有别,总比不上意识会判断分类推理等,怎么还把五官当做现量的重要途径?
确实是这样啊!所以你用眼睛去观察,或者用耳朵去听这些东西,都有可能听错。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所以《瑜伽师地论》有定下一些规则来,让大家好好去检查,包括「非不现见」「非已思应思」「非错乱境界」,这里面也分得很仔细,请大家参考以前的课文。
经教还有什么问题呢?有人说,南传的经典,有人把它翻译成巴利文(梵文的一种方言)以后,很多人看不懂,就再把它翻译成,当地的白话文,后来的人觉得这样不好,又根据白话文翻成巴利文。有人跟我讲,现在的南传藏经是这样来的。这个还要查证,不做最后的定论。
讲到正教量,我们一般都是想到经典,但是经典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比方说,民国时代佛弟子所造的论,有人也拿来当成经教,好像只要也放到电子佛典里面,就变成正教量。现在那个中华电子佛典,有印顺、吕澂的,也有宗喀巴的著作。宗喀巴是西藏人,时间大概是明朝,他的《密宗道次第广论》满淫秽的,中国的藏经从来没有把他收进去,看得懂文言文的人都知道,那个东西是太淫秽了。他传双身法要用九个处女,分别达到性高潮,叫做「九明等至」。以前中国的儒家学者和修行人,没有一个受得了。但现在《密宗道次第广论》竟然可以在国内买得到。宗喀巴是密宗黄教的创始人,密宗黄教称他为「至尊」,这不符合事实。
贤不二说:藏文的翻译会比较准确,因为他们的文字是比照巴利文创造的,对吧?
我只知道藏文的文法跟梵文比较接近。中文跟英文都是动词在中间,梵文、巴利文、藏文、日文则是动词在后面。中文去翻译梵文,因为文法结构不一样,所以翻译出来的东西,会比较奇怪一点。藏译在这方面会比汉译更贴近梵文,但是译师的水平也是很重要的,要是译师自己看不懂,很容易就会有错误的翻译。
6869问:韩清净居士的《 瑜伽师地论》 科句(披寻记)可以参考吧?
韩清净应该也没有读懂。民国时代研究唯识的人很多,但是并没有什么成就。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尽量看真观的书。我不但解释文字,还把我现观的经验纪录下来,这样的研究成果不是专做学术的人比得上的。
这个「辗转流布至今」,你是不是发现到一大堆问题?一个是靠记忆,那记错了怎么办?教给徒弟的时候,要是徒弟听错了怎么办?记错,听错,都有可能。写成文字以后好一点,但是翻译的时候,又可能出错。还有些人伪造经典,让不明就里编纂者编进藏经。
《卍续藏》是民国时代编的藏经,里面有很多经典是有问题的。《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就是《卍续藏》编进去的。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做这方面的研究,用经录去比对。最早的经录是晋朝释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原书已经不存在,但是它的内容被釋僧祐《出三藏记集》完整收录,《出三藏记集》可以在中华电子佛典当中找到。我以前在华梵大学东研所,跟何广棪教授学过佛典目录学。中国人一代一代的把看到的佛经记录下来,编成经录。在《大正藏》第55册,全部放的是经录。这些经录对于判别疑伪经典很重要,为什么呢?你想想看,如果有合法的传译程序,为什么以前编纂经录的人都没看过呢?中国一直到赵宋都有译场在翻译经典,但是宋朝翻译的经典比较没有价值,因为大部分都是密宗的经典,有相当的部分是伪经。有价值的经典差不多都是在唐代以前翻译出来的,而唐朝有很多人翻编纂经录。以《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来说,它宣称的译者是佛陀波利。史料记载,佛陀波利为北印度罽賓國比丘,唐代譯經家。唐代的经录《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等,记载佛陀波利翻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但是并没有提到《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如果当时的那些编经录的人没有看到这部经,到民国时代突然间冒出来,你不觉得这有点奇怪吗?所以经录来比对是第一个判断,也就是说,用文献学的方法来判断是真经还是伪经。
《地论》讲正教量的要件,第一个是「不违圣言」。比方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讲五逆罪包括杀胎,这跟其它经教不同。用这样来判断,这应该是伪经。
唐朝有人伪造《弥勒下生遣观世音大势至劝化众生舍恶作善寿乐经》等四部经,被《开元释教录》判定为伪经:「其中说弥勒如来即欲下生等事。谨按,正经从释迦灭后人间经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赡部洲人寿增八万,弥勒如来方始出世,岂可寿年减百而有弥勒下生耶?」真正的经典讲,这个弥勒菩萨要成佛还早的很,是在人寿八万岁的时候,怎么可能现在人寿还不满百岁,弥勒菩萨就来人间降生,这已经违背了正确的经教,因此不可采信。
《地论》讲,你要用大家都共同承认的经典来比对,如果有矛盾,就不能接受。不违圣言是正教量的第一个条件。以下是第二个条件。
能治杂染
能治杂染者,谓随此法善修习时,能永调伏贪瞋痴等一切烦恼及随烦恼。
所谓的能治杂染,是说只要随顺修习这个法,就能永久地调伏一切烦恼。
比方说,我们现在看到一种经教。这个经教跟你讲那种修行的方法,然后你下去修了以后,越修烦恼越多,有没有这种经啊。刚才讲的那个《密宗道次第广论》就是这种经,在灌顶的时候要用九个未成年的处女。这应该是从婆罗门教(印度教)性力派那边学来的,他们把结婚的年龄降得非常低,女孩五岁就出嫁,等于是合法强奸。性力派注重气功和各种技巧,以便达到持久的性高潮。宗喀巴传双身法灌顶,一次就要「九明等至」,跟九个明妃统统都达到性高潮。光是准备九个未成年的处女,你要去哪里找,不是骗就是买。骗就是要玩弄神棍的手法:「跟我修双身法,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为了得到这些东西,要花很多心血。
台湾有一个名人的儿子想修双身法,他要找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姐来跟他修,但找不到合适的,幸好这样,要是真找到就是造业啊!要找年轻漂亮的小姐,自己还要练气功,等到你条件符合的时候,都一把年纪了,还怎么去弄这些。修双身法非常的累,条件很难具足,就算有什么成就,也仍然在相名分别里面打转,跟证涅槃原理完全违背。《密宗道次第广论》这些法,不但不能对治烦恼,还让你的烦恼越来越炽盛,这个就不能当成正教量。
闻力说:无明遮障,不明觉厉。
对,用「不明觉厉」来形容确实很贴切。这个「不明觉厉」是有典故的,意思是说,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觉得很厉害。我最初还以为「不明觉厉」是古时候的成语,后来才知道是从周星驰的电影对白发展出来的。
那个女孩子的下场是什么?很惨。有一些就死了。以前英国人占领印度的时候,他们就常常发现,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几乎是爬着去医院的,原来是性交太过头,次数或者强度太过,受了很重的伤害,勉强爬到医院去,有的就这样死了。修双身法就是在造恶业,很恐怖!但是现在《密宗道次第广论》竟然被收入中华电子佛典。《密宗道次第广论》以前从没有被编进藏经,包括《乾隆藏》也没把它编进去。《乾隆藏》就是乾隆编的藏经,在学术界基本没有人用,因为它会篡改经教。他看着不高兴,觉得应该这样对,他就修改,也不告诉你什么地方改了。我看有些人不知道,还买《乾隆藏》回去读。即使《乾隆藏》也没有把这些奇奇怪怪经典收进去,因为乾隆皇帝一看就知道,这东西很淫秽。但是现在真的是末法时代,中华电子佛典竟然把这种很淫秽的东西都收进去。这个修了能治杂染吗?当然不行!那我们再往下看第三个条件。
不违法相
不违法相者,谓翻违法相,当知即是不违法相。
没有违法相,称之为不违法相。
何等名为违法相耶?谓于无相增为有相,如执有我、有情、命者、生者等类,或常、或断,有色、无色,如是等类。或于有相减为无相。
什么是违法相?这又分为几类,第一类是有与无的误计。有的是将无当成有,例如有人执着五蕴当中有我、有情、命者、生者的主体,在这些假立的主体当中又计着断、常,有色、无色等等。有的是将有减为无(例如有人将双身法产生的性高潮当成涅槃)。
这里讲,如果说没有违法相,那这个就是不违法相。首先要告诉你什么叫做违法相。违法相分成七种,第一种是有跟无的混淆。有的是把无当成有。我、有情、命者、生者,并不存在于五蕴当中,但是有人主张这是有。这是属于常见外道。有的将有减为无,例如双身法产生的性高潮明明就有五蕴相,但是却有人将主张这是没有五蕴相的涅槃。
或于决定立为不定,如一切行皆是无常,一切有漏皆性是苦,一切诸法皆空无我,而妄建立「一分是常一分无常」「一分是苦一分非苦」「一分有我一分无我」。
第二类是将全称命题建立为特称命题。例如:
1. 应该是「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才对,但有人错误建立「有的有为法是常」。
2. 应该是「一切有漏法的性质都是苦」才对,但有人错误建立「有的有漏法不是苦」。
3. 应该是「一切诸法(现象)都是空、无我」才对,但有人错误建立「有的现象不空、有我」。
我读社科院时,找几个朋友在我住的地方,讨论佛经啊什么的,主要是由我来讲,他们提出问题。一个学长也参加了半年多。有一次,我跟他讲:「网络上出现了一个人,自称在深山当中修行300年,已经证得不死之身。」两个学长说:「有可能。」我问他:「五蕴不是都无常吗?」他说:「也许可以透过某种修炼的方法,可以让五蕴变成常住。」他等于是主张「不是一切的有为法都无常」,对不对?我说:「你有看过以前有人修炼不死之身,现在还留在人间的吗?如果有,释迦牟尼佛、耶稣基督应该还会活在人间,但是并没有啊!」
《增一阿含经》记载:「吾今年已衰耗,年向八十余。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君屠钵汉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这四位弟子奉佛敕令留形住世,直到佛法灭尽。迦叶尊者还奉命等待弥勒成佛,那是用定力勉强撑住的,完成任务之后,就「奄然星散」。佛教并有没有讲「有人可以变成不死之身」。如果是不死之身,应该原本就是不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轮回,上辈子的因果报应一直带在身上,这个就是不死之身。这东西不是靠修行而来的,它原本就是不死。所有的众生都有,但它不是五蕴。
「一切有漏法的性质都是苦。」有漏就有渗漏有烦恼,那就一定是苦。比方说双身法是有漏法,但有人要把它建立成涅槃,说那种高潮是涅槃,还给它取个名字,叫乐空双运。
于佛所立不可记法,寻求记别,谓为可记,或安立记。
第三类是对于佛所安立不可记法(不可判别真假值的语句)强行判别真假。
有名的十四无记是:一、世间常。二、世间无常。三、世间亦常亦无常。四、世间非常非无常。五、世间有边。六、世间无边。七、世间亦有边亦无边。八、 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九、如来死后有。十、如来死后无。十一、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十二、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十三、命身一。十四、命身异。
真观按,十四无记是因为其中的字词未经严格定义,因此无法判别真假。
佛告诉大家有十四个句子,不能清楚的回答,就是刚才念过的这十四句。这个14句,小乘的经典列为不可记,也就是不能明确回答是或不是。像这种东西,在现代的语言学里面,会把它判定为非命题。主要的原因是里面的字词,没有严格的定义,不是语意模糊vague,就是歧义ambiguous。比方说,讲世间常,那你所谓的世间到底是什么?如果你所谓的世间是地球,那世间就是无常。如果你所谓的世间是整个宇宙,那地球灭了,宇宙还在,世间就是常。这个是我的理解,你就参考看看好了。现在再来讲第四种违法相。
或于不定建立为定,如执「一切乐受皆贪所随眠」「一切苦受瞋所随眠」「一切不苦不乐受痴所随眠」「一切乐受皆是有漏」「一切乐俱故思造业」「一 向决定受苦异熟」,如是等类。
第四类是将特称命题建立为全称命题。例如:
1. 应该是「有的乐受是贪的随眠」才对,但有人错误地主张「一切的乐受都是贪的随眠」。
2. 应该是「有的苦受是嗔的随眠」才对,但有人错误地主张「一切的苦受都是嗔的随眠」。
3. 应该是「有的不苦不乐受是痴的随眠」才对,但有人错误地主张「一切的不苦不乐受都是痴的随眠」。
4. 应该是「有的乐受是有漏」才对,但有人错误地主张「一切的乐受都是有漏」。
5. 应该是「有时因为有乐的存在而想要造业」才对,但有人错误地主张「一定是因为有乐的存在才会想要造业」。
6. 应该是「有的有情将来会接受有苦的异熟果报」才对,但有人错误地主张「一切有情将来都会接受有苦的异熟果报」。
这个东西我也没有其他的补充,你自己参考一下,我们继续往下看。
或于有相法中,无差别相建立差别,有差别相立无差别。如于有为无差别相,于无为中亦复建立;于无为法无差别相,于有为法亦复建立。如于有为无为,如是于有色无色,有见无见,有对无对,有漏无漏,随其所应,皆当了知。
「有为无差别相」中的「无」字,真观怀疑是衍文,删掉此字文意才解释得通。一位朋友帮忙查《瑜伽师地论》梵文本,他告诉我:「关于『无差别』,是的,梵文这里没有『无』。《显扬圣教论》中有相似的地方,也是『差别』:『如依有为差别之相于无为法亦别建立,依无为法无差别相于有为法亦不别立。』」
第五类是在有相法当中建立错误的差别相。例如在有相法当中,误判差别与无差别,有的人在有为法当中建立差别相,这本来是没错的,但他却把这个扩充到无为法,在无为法当中也建立差别相。同样的道理,有色法、有见法、有对法、有漏法才有差别相,但有人却把无色法、无见法、无对法或无漏法也当成有差别的法,这就不对了。
这个大家看白话解释就行,我没有别的补充。
又于有相不如正理立因果相,如立妙行感不爱果,立诸恶行感可爱果,计恶说法毘奈耶中习诸邪行能得清净,于善说法毘奈耶中修行正行谓为杂染。
第六类是在有相法当中建立不符合事实的因果关系,例如有人主张做善事能感生恶果,做坏事能感生善果,主张修习曲解的法、律能得到清净,修习正确的法、律为杂染。
我举个例子。有一个宗教主张要发动战争,强迫别人信仰他们的宗教,如果不信就把他杀掉或者抓来做奴隶。这个宗教到现在势力还很庞大,把异教徒抓来当奴隶,到现代也一直有这样的事例。前几年,英国有一个女明星被绑架。信息公布在洋葱网,有价格,准备把她卖掉。后来,她告诉人家自己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不是处女,人家才把她放了。但是,有些人他还是相信这个,他们的经典讲,你去杀害异教徒,去奴役其他的异教徒,死掉以后可以升到他们的天堂去。
于不实相以假言说立真实相,于真实相以假言说种种安立。如于一切离言法中建立言说,说第一义。
第七类是透过言说将不真实法建立为真实相,例如有人以言说描述胜义谛。(这是将世俗谛混淆为胜义谛。)
如是等类名违法相,与此相违当知即是不违法相。
以上称之为违法相,没有这些违法相就是不违法相。
是名正教。
正觉同修会萧平实老师讲:「大乘法是胜义谛,二乘法是世俗谛。」就犯了这个错误。后来我看了《瑜伽师地论》和《楞伽经》才知道,第一义根本就没有办法用言说去讲,因为只要一讲出来,立刻变成世俗谛,第一义谛真的是不可言传。如果要用语言文字去讲胜义谛,那个叫与胜义谛相应的语言文字,这种语言文字仍然是世俗谛。胜义谛只能契入和安住,不能拿来讲,也不能拿来思维。那要怎样契入跟安住?你要知道一切如幻。一切如幻之后,也就一切如真,而一切如真就是真如。要先胜解了义经之后,才能够契入和安住。这个过程,我的书里面写了很多了,大家可以再参考一下。
[1] 《华雨集(四)》:「《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是我国历代的「经录」、「藏经」所没有的。近代日本人编辑的《续藏经》,才出现这部经,这是可疑的。什么是「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是穷凶极恶的重罪,要堕无间地狱的。这样的五逆罪,可说是一切经所同的。但该经的五罪,除去杀阿罗汉,而改为堕胎是无间重罪,这可论定为后人(可能为日本人)伪造的。」(CBETA 2021.Q4, Y28, no. 28, pp. 126a09-127a2)
贊助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說明:綠界轉帳適用於信用卡、台灣超商條碼、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