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來看《大乘起信論》這段文字:
云何立義分?謂摩訶衍略有二種,有法及法。言有法者,謂一切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依此顯示摩訶衍義,以此心真如相,即示大乘體故,此心生滅因緣相,能顯示大乘體相用故。所言法者,略有三種:一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在染在淨性恒平等,無增無減無別異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本來具足無量無邊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於此入佛地故。
「立義分」是一個章節的名字,這章主要講宗旨。「摩訶衍」是梵語,是大乘法的意思。大乘法有兩種,一種叫「有法」,一種叫「法」。什麼叫「有法」呢?就是「一切眾生心」,八個識全部都包括在內。這個心能夠含攝一切世間和出世間法,用這個來顯示大乘法義。世間法包括山河大地、財產、眷屬、事業、疾病等等。出世間法包括五根、五力、八正道、七覺支、如來藏、第八識、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等等,只要你能夠講得出名稱來的,統統都是「有法」。簡單來講「有法」就是世俗諦。「有法」可以顯示大乘法義。
「有法」與「諸法」含義不同。「諸法」是指一切有為法,也就是三界當中所顯示出來的法。「有法」含攝一切世間和出世間法,而且顯示大乘法義。從世俗諦當中我們去做觀行,發現有第八識的存在,所以這個「有法」連第八識都包含在內。我們在觀行的時候統統都是用世俗諦在觀行,沒有人能用勝義諦去觀行,比如你去觀察第八識如何出生色蘊,出生受、想、行、識蘊,這些東西你得區分開,不然就沒有辦法做觀行,只能住在定境裡面。總之,「有法」是指世俗諦中有名稱的各種法。
「法」是指「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或「一真法界」。這是勝義諦,離開相、名、分別。《無所有菩薩經》說:「樂小法眾生,不取於大法。」「樂小法眾生」,是指喜歡追逐小法的人。「小法」一般是指世間的功名利祿這些東西,大部分的人不知道,出世間法也是「小法」。比如三十七道品、四禪八定都是「小法」,都屬於「有法」的範圍。(有人說:成佛是「大法」。)大家想一想成佛有沒有相、名、分別?很顯然是有。而且是什麼在成佛?是不是五蘊在成佛?佛與眾生是不是有對立?有些人是凡夫有些人是佛,如果是這種意義的佛,就是「小法」,因為這屬於「有法」的範圍,「有法」攝一切世間和出世間法,所以也包括成佛在內。
有個地方需要特別說明一下,被你觀察到的第八識(如來藏)是「小法」還是「大法」?有一個能夠觀察的我,以及被我觀察到的如來藏。這個如來藏就不是「唯是一心」的如來藏,它能夠被你觀察到,所以是「小法」。只有能見跟所見打成一片才是「大法」,《大乘起信論》只用一個字「法」來表示。如果要用比較多的字就是「真如」「法身佛」「一真法界」或「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有人說:真如三昧是「大法」。)真如是「大法」,但是真如三昧必須用五蘊去修證,所以是「小法」。甚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四無所畏、十力、十八不共法都是「小法」。為什麼?因為它們要成佛才會有。究竟佛的法、菩薩的法、聲聞緣覺的法與凡夫法統統都是「小法」。所以,不要認為你喜歡修行,你就不是「樂小法眾生」。如果你想要追求禪定,想要斷煩惱,也是「樂小法」。為什麼呢?因為你不明白「一真法界」的道理。你想要斷煩惱,就證明你沒有把煩惱當成「真如」,沒有把它當成是「一真法界」的一部分。因為這個關係,你還是緣在「小法」上。甚至連禪宗的明心、見性、過牢關,地上菩薩的道種智,諸佛的一切種智也是小法。什麼是「大法」?只有一個字──「法」。這個「法」一旦抬出來,沒有辦法容下第二個法,這才是真正的大法。
這個「法」有三種大,一是體大,就是一切法都是真如,不管你看到什麼,任何事物都無法超出祂的範圍,統統都是祂,你看到山河大地,看到男人女人,看到凡夫聖賢,全部都是「真如」。不管你是在染污的這邊(凡夫),還是在清淨的這邊(聖賢),全部都是第八識流注種子所現起的功能差別,全部都是種子,全部都是功能差別,全部都是「唯是一心」。這個體非常大,無增無減沒有差別。第二是相大,如來藏(第八識)本來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性。《楞伽經》說這叫「相性自性」,就是說一切有為法的法相就是祂的相。第三是用大,能夠出生一切世出世間善因果。善因果是指隨順善法的因果報應,包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與清淨行得出世間果。不管好的還是壞的,統統都是祂所出生,這才是真正的用大。大家想想看,什麼東西有這樣的功用?祂只能是第八識。「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於此入佛地故」,這是在講,諸佛全都靠著第八識而成佛,菩薩也全都要依靠祂才能成佛。
所以,我們要緣著「大法」才可以入佛地。「大法」是什麼?就是「法」,體、相、用都是最大的。注意,是緣著「一切法真如」而去入於佛地,「一切法真如」具體的含義是不是指般若波羅蜜?大家好好想想看對不對?如果覺得不對,請你趕快提出來,我會給你解釋。如果覺得當眾提問不方便,你可以發電子郵件給我。
有的人雖然有修行上的問題,但是他因為各種理由(不敢、不願意,或者怕麻煩真觀)沒有來找我。真觀確實很忙,請大家別問一些不相干的問題,但是如果你有修證上重大的問題,真觀很樂意為你解惑。如果你不問,真觀就算是想要護持你,也幫不上忙。
你如果怕麻煩真觀,就贊助工作經費。真觀很多時間都花在籌措經費上,如果經費充足,我就有更多的時間寫書弘法。現在大家有實證佛教可以聽,是大家的福報,如果大家只想享用福報而不願修集福德,總有一天會把福報用盡。經費不足的時候,真觀都要想辦法補足,我也不知道能維持到什麼時候。有的人幾乎不曾贊助,或者只贊助一點小錢,作為教材和郵遞費用。如果你只是在參觀選購,這樣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你已經肯定實證佛教的價值,希望有菩薩法師來護持你,讓你能夠破參、常住不退,往成佛的道路一路前進下去,你要重視和善知識的因緣,應該護持實證佛教研究中心,讓它可以維持下去。
佛法從緣而起,實證佛教研究中心必須靠大家一起來支持,而不是少部分的人。想要往生極樂世界,還要有很大的福德資糧,何況是想要成就佛道!不願修集福德的人,連初住位的布施波羅蜜都無法修,想要達到七住位的大乘見道是不可能的事。法供養的功德遠遠超過金錢的供養,如果你無法贊助經費,也可以法供養。法供養的內容,有一個是「代一切眾生苦供養」,包括三惡道眾生的苦,你敢發這個願嗎?真觀也發了「代一切眾生苦」的願,發這願的時候當場淚如雨下,我知道將來必須忍受極長時間的苦。後來有人罵我「提婆達多」,也有人罵我「破和合僧」,真觀反而不掉眼淚,大概是早就有心理準備了。真觀發願留在娑婆世界直到正法滅亡,也是在履踐「代一切眾生苦」的願。曾有幾個不錯的工作機會,因為無法兼顧弘法,真觀都選擇放棄,一直堅持到現在。如果你也想要做法供養,真觀非常歡迎,我會盡力教你,讓你也來荷擔如來末法事業,我就不會這麼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