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性的發起是最難的,只要發起真切的菩薩行願,一定能夠究竟成佛,明心、見性、過牢關這些只是成佛過程當中的小關卡,根本就不是問題。有的人喜歡鑽研教理,有的人喜歡修習禪定,有的人喜歡斷煩惱,這些都是善法,但不能作為成佛的根本動力。成佛的根本動力一定是菩薩行願,能夠切實履踐菩薩行願,是菩薩的特徵。反過來說,若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就是凡夫或二乘種性。如果你破參了,也懂得般若,卻一直不能轉依真如,多半是缺乏菩薩性。有的人很努力參究,卻一直參不出來,很可能也是缺乏菩薩性。
菩薩性的具體表現是護持佛法,讓佛法不要壞滅,因為有佛法住世,眾生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如果佛法滅亡了,會有很多眾生墮入地獄,人間的福報也會變得非常差。因此,所有的福德業當中,護持佛法是最重大的。《大般涅槃經》說:「若善比丘見壞法者,置不呵責驅遣舉處,當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驅遣呵責舉處,是我弟子,真聲聞也。」善比丘就是小戒守得很好的出家人,雖然如此,如果他看到有人破壞佛法,卻不肯護持佛法,佛陀說這樣的出家人是佛法當中的怨賊!什麼是小戒?如果跟佛法滅亡比起來,大部分的戒律,包括五戒在內,都是小戒,真正大的戒律只有故慳、故瞋、自讚毀他、邪見,因為這四條違背菩薩道的根本。
在人生的關鍵時刻,你做了什麼選擇,這才是顯示菩薩性的時刻。有的修行人雖然破參知道密意,但他們害怕被剝奪「證悟者」的榮冠,更害怕被扣上逆罪的帽子,明知道師長的作為有重大的不如法,他們還是選擇沈默自保,甚至幫著師長打擊正當的修行人。這些人缺乏勇猛的菩薩性,就算小戒守得再好,仍然是新學菩薩或假名菩薩,他們即使留在人間也沒有辦法有什麼作為,甚至會讓佛法提前滅亡。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在佛菩提道上上升進!
《央掘魔羅經》說,佛法將滅的最後八十年,菩薩必須冒著生命危險演說如來藏常恆不變的法義,必須忍受別人辱罵他為一闡提,必須忍受徒弟大多是殘障與貧窮人而不是貴族與富豪,必須長期住在窮鄉僻壤忍受下劣的生活條件。現在狀況沒有那麼糟,但你還是可以用《央掘魔羅經》這四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菩薩性,看看你能做到多少。如果你能夠護持佛法,不怕生命危險、惡言辱罵、眷屬下劣、生活困苦,你已成就法供養,就算真觀不教你,諸佛菩薩也會來成就你。要是你缺乏菩薩性,就要經常親近真正的菩薩法師,漸漸地你也可以因為熏習而發起真切的菩薩行願,成為騎獅騎象的菩提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