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真經

取經團隊終於到達雷音寺,阿難跟迦葉問唐僧:「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唐僧說:「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這兩位就笑說:「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但還是給了他們一些經典。師徒四人走了很遠以後,才發現這些經典裡面什麼字都沒有,回來跟佛祖投訴。如來說:「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最後,唐僧將唐王賜給的紫金缽盂送給阿難,才取到有字真經。

無字真經象徵勝義諦,有字真經象徵世俗諦。世俗諦不離相、名、分別,比如現在大家有男也有女,一邊喝咖啡一邊聽法。這件事有眼、耳、鼻、舌、身、意,也有色、聲、香、味、觸、法,這就是世俗諦。一件事情被記錄下來會有語言文字,比如《金剛經》:「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這些都算是世俗諦。

但是《心經》卻說:「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什麼都沒有了。如果什麼都沒有,當然也沒有文字。無字真經象徵修行人已經親證實相般若,能夠安住在遠離一切相、名、分別的勝義諦當中。只有這種勝義諦才是出世間聖賢所緣的境界。如果修行人總是在相、名、分別當中打轉,他就是一個凡夫。

很多人讀這些講勝義諦的經典,他們便以為:「既然這樣,我就什麼分別都不要有。」於是,善惡不分,正邪不分,佛法跟外道法也不分,肯定是被「妖精」宰食了。有人會問:「分別也不是,不分別也不是,到底該怎麼辦?」《圓覺經》說「知幻即離」,只要知道世俗諦的這些現象只是幻化,實際上什麼都不是,明白這個道理,即使有世俗諦的分別,因為不取相的緣故,仍然可以安住於勝義諦。

在勝義諦當中,不用修行,甚至也不需要布施修福,一切的眾生都是安住在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裡面。但是世俗諦上面,則有凡夫跟聖賢的差別相,你想要從一個凡夫變成聖賢,必須去修世俗諦的一切善法才能得到成就。《西遊記》講「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是很現實的,並不誇張。玄奘到印度取經,要是沒有人贊助,根本不可能辦到。回國之後,也是在皇帝的支持之下,才能夠組織大規模的譯場,翻譯那麼多的經典。

因為有人布施,所以我們有免費的資源可以利用,但是大家要知道,使用免費資源其實都是在消耗福德。如果一直不願意付出,將來把福報用完,不但會招感貧窮,學法的因緣也會變得很差。福德與智慧兩方面都圓滿,才能究竟成佛,因此我們要養成好習慣,使用免費資源時,應該適度地贊助,儘量不要讓人家貼錢。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