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頂上月輪孤〉(寒204):
寒山頂上月輪孤,照見晴空一物無;
可貴天然無價寶,埋在五陰溺身軀!
項楚解釋說「月輪」「無價寶」皆是佛性之喻。「一物無」,比喻萬法皆空的境界。亦舉寶誌和尚〈十二時頌〉:「日南午,四大身中無價寶」,與寒山詩為對照。
項楚已經將本詩的意旨解釋得很好。不過,佛性二字是比較不準確的用語,因為佛性有時代表自性清淨心(第八識),有時又代表可以用肉眼看見的佛性,有時又被佛教學者理解為成佛的可能性。本文仍依唯識學用語,以「第八識」指稱之。而此詩的前二句,則是以月輪獨照的境界相,比喻第八識就其自住境界而言,無有一法可得。這種比喻,其實很勉強,因為第八識的「照見」與一般人所知的「照見」大不相同,是六塵外的照見,很難說明,所以寒山自己也曾說過: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解說第八識在五蘊身中的經教不在少數。《大方等如來藏經》說:「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污,德相備足如我無異。」又說:「佛眼觀眾生,雖流轉五道,大寶在身內,常在不變易。如是觀察已,而為眾生說。」這二句經教,都是說第八識(如來藏)在五陰身中。「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污,德相備足如我無異」,意思是說,第八識為自性清淨心,祂的清淨德相,與佛陀的第八識一模一樣。所以本文曾說,〈我有六兄弟〉中的「菩薩」,是指第八識。
在《大乘入楞伽經》,亦稱第八識為「蘊中我」「蘊真我」,或名之為「蘊中真實我」:
蘊中真實我,無智不能知;如藥中勝力,亦如木中火。
蘊中真實我,無智不能知;諸法中空性,及以無常性。
蘊中真實我,無智不能知;諸地自在通,灌頂勝三昧;
若無此真我,是等悉皆無。
此中所謂的「無智不能知」,相當於《成唯識論》所說的「此第八識自性微細」。「諸法中空性,及以無常性」「諸地自在通,灌頂勝三昧」,則是第八識所顯示的部分作用。
以上的「蘊中我」「蘊真我」「蘊中真實我」,都是第八識的別名,皆是說五蘊之中有一真實我的存在。此一真實我無法直接觀察得到,但祂有殊勝的功能性。就像藥物治療疾病的效力,或者木頭中能夠起火燃燒的性質,雖然不可見,卻是真實存在的,只要透過特定的方法,還是可以證明祂的存在。
以要言之,第八識在五陰之中起作用,但祂的作用與五陰不同,二者不易區別開來,必須有智慧,才能作現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