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詩中,多有勸人認取第八識,以便脫離凡夫身,邁入佛道的實例。例如〈世間一等流〉(寒288):
世間一等流,誠堪與人笑;出家弊己身,誑俗將為道。
雖著離塵衣,衣中多養蚤;不如歸去來,識取心王好。
此詩明白地勸人家「識取心王好」,指明修證道的首要,並非出家,而是識取八識心王。這和《成唯識論》以「證解阿賴耶識」為大乘見道的意旨,完全一致。
〈男兒大丈夫〉(寒165):
男兒大丈夫,作事莫莽鹵;勁挺鐵石心,直取菩提路。
邪路不用行,行之枉辛苦;不要求佛果,識取心王主。
這也是鼓勵修行人應該識取第八識心王。能夠識取第八識心王,即是「直取菩提路」,若於蘊處界取相修行,乃至要求佛果,皆是行邪路。此詩並非禁止人家發願成佛,而是必須找到成佛的正因、第八識心王。只要能找到第八識心王,轉依於第八識的真如性而修,佛果不求而致。設或不然,必依蘊處界相而求佛果,如煮沙做飯,永遠都不可能成就,當然是「行之枉辛苦」了。
〈惡趣甚茫茫〉(寒90):
惡趣甚茫茫,冥冥無日光;人間八百歲,未抵半宵長。
此等諸痴子,論情甚可傷;勸君求出離,認取法中王。
前四句的典故,出自《雜阿含經》:
世尊告諸比丘:「人間千六百歲是他化自在天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一月,十二月一歲,他化自在天壽一萬六千歲。愚癡無聞凡夫於彼命終,生地獄、畜生、餓鬼中。多聞聖弟子於彼命終,不生地獄、畜生、餓鬼中。」
意思是說,就算彭祖真的活到八百歲,就他化自在天而言,也不過是一個晚上罷了。一般人因為沒有見道的緣故,無法脫離六道輪迴;即使因為善業而往生天界,善業享盡,死後大多墮入三惡道。所以寒山子普勸大眾,應當出離六道輪迴。想要出離六道輪迴,就必須分證解脫果。分證解脫果,至少要有斷三縛結(初果)的證量,這是三乘見道者(多聞聖弟子)所共通的。
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皆因第八識而有,不能外於第八識而有三乘菩提;只有第八識堪稱為法中王,故「認取法中王」是指認明第八識而言,也就是大乘見道。雖然三乘見道都可以漸出生死輪迴,但是二乘人只能取證無餘涅槃,只有大乘見道才能究竟成佛,才算是究竟的解脫。二者的功德相去懸遠,所以寒山子是以大乘見道勉勵大眾。
〈可畏三界輪〉(寒217):
可畏三界輪,念念未曾息;纔始似出頭,又卻遭沈溺。
假使非非想,蓋緣多福力;爭似識真源,一得即永得。
此詩勸人「識真源」,識得真源,就永遠都識得,不會再墮落。此中的「真源」,仍是指第八識而言,因為第八識是三界萬法的真相,也是諸法的總源頭。若能識得祂,並進一步轉依真如,即是大乘真見道位,就見道的智慧而言,永遠都不會退轉。實證第八識者即使沒有定力,也勝過一切外道仙人;後者即使達到非想非非想定,因為沒有智慧的緣故,定福享盡,仍舊會淪墮。
〈勸你三界子〉(寒236):
勸你三界子,莫作勿道理;理短被他欺,理長不奈你。
世間濁濫人,恰似黍粘子;不見無事人,獨脫無能比。
早須返本源,三界任緣起;清淨入如流,莫飲無明水。
此詩是勸勉三界中的凡夫俗子,應該早日返回到「本源」,一旦返回到本源,就能夠永斷無明,脫離三界的繫縛。此中的本源,仍是指第八識而言,理由同上。
〈昔日極貧苦〉(寒247):
昔日極貧苦,夜夜數他寶;今日審思量,自家須營造。
掘得一寶藏,純是水精珠;大有碧眼胡,密擬買將去。
余即報渠言,此珠無價數。
由此詩可證,寒山是一位大乘見道位以上的菩薩。謂過去只是讀經典,卻不懂得真實義,所以說是「夜夜數他寶」。此中典故,出自《華嚴經》:「譬如貧窮人,日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多聞亦如是。」現在自己掘得大寶藏,意謂已懂得經教所指涉的第八識,隨時現觀分明,即可生起無量智慧,不須再死記經教文句,有所說法皆能與經教互相印證。
〈余勸諸稚子〉(寒257):
余勸諸稚子,急離火宅中;三車在門外,載你免飄蓬。
露地四衢坐,當天萬事空;十方無上下,來去任西東。
若得箇中意,縱橫處處通。
此詩典故出自《法華經》,三車喻小乘、中乘,與大乘。所謂的「若得箇中意」,謂得大乘見道,只有得到大乘見道,才能夠「縱橫處處通」。若是聲聞或緣覺見道,在大乘法中,便滯礙難通。
〈勸你休去來〉(寒287):
勸你休去來,莫惱他閻老;失腳入三途,粉骨遭千擣。
長為地獄人,永隔今生道;勉你信余言,識取衣中寶。
此中的「衣中寶」典故出自《法華經》,相當於《大乘入楞伽經》的「蘊中我」,意思是五蘊當中所藏的第八識心王。前六句,謂凡夫三途之道。末後二句,則是入道之要。以要言之,識取第八識心王是轉凡成聖的樞紐。
〈千生萬死凡幾生〉(寒198):
千生萬死凡幾生,生死來去轉迷盲;
不識心中無價寶,恰似盲驢信脚行。
此詩點出,若不能識取第八識心王,就像瞎驢胡亂行,危險萬分(隨時都可能墮入三惡道)。詩中暗示,一旦識取第八識心王,就有了慧眼,不會因為迷盲而墮於三惡道。故說識取第八識心王是轉凡成聖的樞紐。
〈世人何事可吁嗟〉(寒207):
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
生死往來多少劫,東西南北是誰家。
張王李趙權時姓,六道三途事似麻;
只為主人不了絶,遂遭遷謝逐迷邪。
此詩末後二句說,只因主人不知道絕待的第八識心體,以致必須在無常的蘊處界當中淪墮生死。項楚將「了絕」,解為「斷絕生死輪迴之因」。筆者則解釋為了知絕待的第八識心體。
〈世有多事人〉(寒170):
世有多事人,廣學諸知見;不識本真性,與道轉懸遠。
若能明實相,豈用陳虛願;一念了自心,開佛之知見。
此詩的「本真性」「實相」「自心」,皆是第八識的別名。參禪而得頓悟,即是「一念了自心」。頓悟之後,得佛菩提道的正知見,所以是「開佛之知見」。設或不然,雖發菩提弘願,因不了解第八識的體性與功能,盡成虛願。
〈昔年曾到大海遊〉(寒201):
昔年曾到大海遊,為采摩尼誓懇求。
直到龍宫深密處,金關鎖斷主神愁。
龍王守護安耳裡,劍客星揮無處搜。
賈客却歸門内去,明珠元在我心頭。
此詩謂早年為求見道,到處尋覓,後來才知道原來第八識心王就是見道之標的,祂從來沒離開過自己,根本不須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