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蘊處界無常,第八識心體不生不滅

唯識典籍說第八識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本因,也是一切法繼續運轉的等無間緣,如果祂有一剎那間不存在,世間必有無法想像的大災難,所以第八識是一向都存在的,往前找不到祂出生之時(不生),往後也沒有消滅的可能(不滅),所以說祂不生不滅。第八識變遷的,是含藏的種子,心體則是不生不滅,第八識能生萬法及本來清淨的自性也不會改易。如《成唯識論》所說:

阿賴耶識為斷為常?非斷非常,以恒、轉故。恒,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恒言遮斷,轉表非常。

除了第八識種子不斷變遷之外,蘊處界諸法也是念念變遷。在寒山詩中,無常法與常法,分得清清楚楚。例如,底下這首〈徒勞說三史〉(寒80)是在講蘊處界諸法的無常、苦、空、無我:

徒勞說三史,浪自看五經;洎老撿黃籍,依前注白丁。
筮遭連蹇卦,生主虛危星;不及河邊樹,年年一度青。

這首詩當然也是寒山(對其五蘊身)的自述。以世間法而言,他的一生是全然的失敗,功名不成、婚姻失敗、家庭破裂、骨肉分離。不過,寒山只是作一種客觀的描述,並不把這些遭遇看成是「我」的失敗而愁憂苦惱,因為他已體證不生不死的第八識心。

底下這首〈寒山子〉(寒313),正是在說第八識心體的不生不滅:

寒山子,長如是。
獨自居,不生死。

二首詩看起來都是寒山子對自己的形容,卻全然不同。如果知道五蘊身中,有不生不滅的第八識作用著,就知道二者皆是恰如其分的形容了。大乘見道者能轉依於第八識的真如性,所以不會把五蘊身當成是我,而是以第八識為我,如此處將第八識名之為「寒山子」。「獨自居」,是形容第八識絕待、不與萬法為侶的自住境界。

〈我住在村鄉〉(寒291),也是在說第八識的不生不滅:

我住在村鄉,無爺亦無孃,無名無姓第,人喚作張王。
並無人教我,貧賤也尋常;自憐心的實,堅固等金剛。

此詩前四句,說的是第八識。有關第八識的無處不在,《人天眼目》有一頌非常有名:

頭角混泥塵,分明露此身;
綠楊芳草岸,何處不稱尊!

既然無處不在,京城當中有,乃至在村鄉一頭髒兮兮的水牯牛身上也有。「無爺亦無孃」,表示祂是法爾如是的存在,不是因緣所生之法。「無名無姓第,人喚作張王」,謂第八識遠離語言文字,乃至亦無覺觀相,因此不會為自己安立名相;但是因為祂真實存在,而且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性,菩薩想要幫別人也證得祂,所以便有種種的假名用來描述祂。

「並無人教我,貧賤也尋常」,意思是說第八識不取、不受六塵境界相,祂的自住境界中,無有一法可得。

「自憐心的實,堅固等金剛」,其中的「自」,是表示意識,因為意識方能夠在蘊處界相中,觀察到第八識種種的體性;「心的實」,是說第八識「心」的確而且實在。「堅固等金剛」,表示第八識心體堅固,有如金剛,不管用任何方法,都無法使之消滅。 寒山另有二句詩「形容寒暑遷,心珠甚可保」,更是可貴的對照。形容,是身形容貌,它會隨著年歲而老邁。但是「心珠」(第八識),卻是永遠不變的。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