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阐述菩萨如何修到七住,并以经教证明七住菩萨不会退转,又能够入门修般若波罗蜜,从此世世增上,直到究竟成佛。系统讲授的经教包括《心经》《金刚经》《法华经》《菩萨璎珞本业经》《解深密经》《圆觉经》《成唯识论》等。
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楞严经》: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我认为,这是佛陀的教诲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学佛的人应该尽可能做到:心行合一、心口合一、言行合一、见行合一。如果一直做不到,你学佛的过程会非常坎坷,严重的话还可能变成人格分裂。
前一阵子,琅琊阁公布了一些截图,正觉同修会有一个学员到释生如的道场卧底,她混在聊天群里面,策反了两个主要的干部。后来被人家怀疑了,她这样描述自己的应对方式:「我和他说话之前,首先骗过自己。连自己都相信了,甚至流下眼泪。」她的同伙说:「这个也可以呀!哪天你教教我们怎么做。」
真观总结这个人的心行就是「先自欺,再欺人,连自己都信了」。连最起码的直心都做不到,这样的人要是自称为「佛弟子」,没有人会相信。
最初的两个障碍
第一是欲取,因为对自己有利,因此这么主张(有时候连自己也相信了)。第二是见取,为了维持自己的面子,因此坚持自己的想法。[1](所谓的「自己」,包括自己所属的团体。)要是能舍掉欲取和见取,愿意在真理面前,放弃自身的利益和面子,可称为世间智者。
为了「破邪显正」而不顾道德底线,使用卑鄙的手段,是本末倒置的行为,不但不能破邪,反而让你自己变成邪道。要是这样的人自称佛弟子,会让人怀疑佛教。他等于是「以身谤法」。
正觉同修会的学员到别人那里卧底,并不是单一事件。基本上,他们只要打出「破邪显正」的名义,好像什么手段都可以用。这样完全不顾道德底线的结果,是让里面的人开始怀疑,最近一年,里面的干部和一些被印证开悟的人,陆续离开那个道场。
真观主张,弘法必须重「道」,而不是重「术」,像卧底这种「术」,只能在短期内看到一点点利益,长期下来绝对是自我伤害。用卑鄙的手段不可能达到道德的目的。
实证佛教学派修行纲领
勇发普贤行愿总摄戒行
安住真如三昧深入禅定
遵循四依三量增上慧学
这是真观从无数经教当中抉择出来的法宝。普贤行愿称为愿王,是成就如来功德必修的法门。真如三昧是缘般若波罗蜜而修的禅定,一切如来皆依般若波罗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四依三量可以让你避开谤法和增上慢的陷阱,以稳定可靠的方法增上智慧。
学佛的次第
普贤行愿、真如三昧和四依三量是怎么运用的?
发菩提愿才能开始成佛之旅,其中又以普贤行愿最具代表性。发愿之后要以四依三量抉择佛法与外道法,要是连这个都不会,就会在佛门里修外道法。要是不会抉择了义法与不了义法,就会一直在信心位当中打转,没办法进入初住位。进到住位之后,必须发起真如三昧,才能用这个方法一直修到七住。
就算你已经证到七住,还是要经常住于真如三昧的解脱境,遵循四依三量观察法相增长智慧,践行普贤行愿修集福德,最终才能福慧圆满而究竟成佛。
五种性
菩萨种性(新学与久学菩萨)
缘觉种性
声闻种性
不定种性
不般涅槃种性(包括恶人)
一个人属于什么种性,是经过长期熏习而成,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改变,但最终都会转变为菩萨种性,走上成佛之路。报名这个讲座的朋友,大部分是菩萨种性,少数人属于不定种性。
新学菩萨与久学菩萨
《维摩诘经》:
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
白话解释:
菩萨有两种,要是喜欢断章取义引用经典以妝点自己的无知,可知是新学菩萨;要是对于无染无着、甚深的《维摩诘》等大乘经典,能够不害怕,深入其中,听了之后,能够生起清净心,愿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乃至如实能入,这样就是久学菩萨。
「好于杂句文饰之事」是什么状况呢?有些人读经典,他并不是系统性的学习,而是东读一句,西读一句。用这种方式读经典很危险。一个菩萨应该要怎么读经典呢?他应该要「如实能入」,也就是说,他必须依照经典所讲的修证方法,直接体会经典所讲的义理。比如《心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不能只是知道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应该要契入它所指向的空相境界。
新学菩萨的两种现象
《维摩诘经》:
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为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
白话解释:
还有两种现象也显示是新学菩萨,他们没办法在甚深佛法当中得到利益。第一,对于没听过的深奥经典,产生惊疑和毁谤:「我从来没听过,这是从哪里来的?」(例如,南传佛教的信徒很容易毁谤大乘经。)第二,他不肯亲近、供养、恭敬解说深奥经典的菩萨法师,反而宣说菩萨法师身口意的过失。有这两种现象,可知是新学菩萨。他其实是自我伤害,没办法以深奥的佛法调伏自己的心。
像刚才那个卧底的人,她也在骂真观。我放的那张截屏,刻意抹掉她的网名,因为讲别的菩萨身口意的过失是不许可的,违犯菩萨戒。正觉同修会每两年就办一次菩萨戒,还经常办诵戒。她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但她根本不理会,所以这个也是新学菩萨。
信解深法,犹自毁伤
《维摩诘经》:
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2]。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白话解释:
菩萨虽然信解深奥的佛法,但如果有以下两种情形,就会自我伤害,没办法证得无生法忍(大乘見道)。第一,轻慢新学菩萨而不给予教导;第二,虽然理解深奥的佛法,却取相分别。[3]
新学菩萨来亲近菩萨,不管是来请教问题,或者挑战辩论,菩萨必须摄受他,就算是把他驳倒,彻底得罪他,也好过完全不理。
你属于什么种性
- 守戒还是救人
假设你是一个男性出家人,恰巧碰到一個美丽的女人落水,万分危急,只有你可以救她,你会怎么做?
A、转身离去。随后美女溺死,你证得阿罗汉。
B、出手救人。后来因此把持不住,还俗与这位美女结婚。
(这一题绝大部分的人选择B,但有少数出家人选择A。)
在这种状况下,救人或不救人都是许可的。选择A的人属于声闻种性,选择B的人属于菩萨种性。为什么不救人也是许可的?这是因为有的魔会制造这种状况,破坏出家人的戒律,因此佛陀允许出家人在这种状况下可以不出手救人。
- 答应他吗?
假设你是一个单身在家女性,有一位男性很喜欢你,要求魚水之欢,你会怎么做?
A、洁身自好,委婉地拒绝。
B、答应他,落得一身腥膻。
(这一题绝大部分的人选择A,但还是有人选择B。)
大菩萨与众生同事
《楞严经》:
我灭度后,勅诸菩萨及阿罗汉[4]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
真观按:菩萨奉佛勅令而应世,甚至化身为淫女,这真的是「落得一身腥膻」啊!不过,大家不必担心,你如果程度不够,佛陀不会让你去做这件事。
菩萨与声闻的差异
《瑜伽师地论》:
诸声闻自利为胜,不顾利他,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悕望住,可名为妙,非诸菩萨利他为胜,不顾自利,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悕望住,得名为妙。
菩萨爱诸有情、怜诸有情增上力故,凡有所作,一切皆是菩萨所作。
《菩萨善戒经》:
菩萨之人随众生心,非声闻也。是故菩萨于戒小缓,声闻护急。
菩萨不能于一世中尽诸烦恼,当以方便渐渐令尽。优波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须无上大庄严力然后乃得,非一世得。
声闻以自利为胜,宁可见死不救,也要守戒证得阿罗汉。菩萨则以利他为胜,宁可自己不得解脱,也要救人。菩萨道很难修,甚至人家只是爱你,还没到溺死的程度,你就跟人家结婚去了。因为菩萨是「随众生心」,这样就很难断掉贪爱。声闻戒是指出家戒,目的是让人很快证得阿罗汉。因为这个缘故,声闻人只要几世便可以证得阿罗汉,菩萨却需要两个阿僧祇劫。
检查自己的修行方法
- 烦恼增加还是减少
- 心情变好还是变坏
- 人缘变好还是变差
现世的果报很不容易改变,但某些地方还是会有立杆见影的效果,这包括减少烦恼、心情变好和人缘变好。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就表示您的修行方法至少是人天善法。要是不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即使自称「正法」,您也要小心检查是否哪里出了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修行方法对不对,在这里真观列了三个标准。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第一点,所以大家必须知道什么是烦恼。
烦恼自性
《瑜伽师地论》:
烦恼自性者,谓若法生时其相自然不寂静起,由彼起故,不寂静行相续而转。是名略说烦恼自性。
白话解释:
要是某一个不寂静的法生起,因此引发其它的法,使得不寂静的法持续运转,这就是烦恼。
烦恼灭尽,便是涅槃。菩萨道所谓的自度度他,就是要让自己和别人都断掉烦恼,证得涅槃。
这样大家能不能体会什么是烦恼?下次你有烦恼的时候,能不能检查得出来?
[1] 欲取与见取,参见《实证佛教导论》白象版284页。
[2] 无生法忍,意思是实证诸法本来无生,也就是大乘见道。
[3] 不愿教诲新学菩萨,违背菩提愿;取相分别违背般若波罗蜜。
[4] 声闻阿罗汉没有后有,因此能够奉佛勅令应化世间的阿罗汉,都是菩萨阿罗汉。
贊助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說明:綠界轉帳適用於信用卡、台灣超商條碼、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