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的知见与方法】第二节 普贤行愿

普贤行愿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贤行愿具体的开展即是菩萨戒,菩萨戒有好几种,真观推荐的是《瑜伽戒本》。菩萨行的重点在于恒顺众生,越能随顺他人,就越显示他是久学菩萨。选择老师时,应该列为观察重点。菩萨必须生生世世牺牲自己为众生奉献,这无法用投机取巧的方法规避。投机取巧的心理反而会让你欲速则不达。

请参考《文艺佛心‧劝发普贤行愿》和《快来做一个菩萨吧》。

普贤行愿的利益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这里是说普贤行愿的利益。首先是供养的功德。一般的善行也有福德,但是比不上供养佛和供养圣贤,因为布施破戒人只能得到千倍报,布施守戒人得十万倍报,供养初果以上的圣贤和佛陀,可以得到无量报。但是发普贤行愿的功德,却远远超过供养佛,二者的功德是无法比拟的。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销除。

第二是灭罪的功德。这里讲受持读诵〈普贤行愿品〉「速能除灭五无间业」,连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都可以很快地除灭掉,何况是其它零零星星的恶业!

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毘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噉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第三是眷属的功德。一旦你发起普贤行愿,连诸恶鬼神也会发心守护你,甚至你会得到诸佛菩萨的称赞。至于「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你一直在礼敬、供养众生,懂得佛法的众生自然也会礼敬、供养你。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悉能破坏一切恶趣」,这是说修习普贤行愿的人不会下三恶道。「悉能远离一切恶友」,这是说坏的朋友,包括邪师、恶知识,对你不会发生影响,你不会被他带坏。「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这是说修习普贤行愿的人有智慧和解脱功德,能够降伏外道的种种错误说法,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

第四是净土的功德。很多修净土的人发起普贤行愿,因为普贤行愿可以让你往生极乐世界。生命的最后关头,身体器官都毁坏了,眷属、资财全都没有办法跟着你,只有普贤行愿会引导你,让你一刹那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人家讲「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普贤行愿是善业,而且是最大的善业,跟它比起来,其它的善业恶业都微不足道,只要你发起普贤行愿,往生极乐世界绝对没有问题。

受菩萨戒的利益

《瑜伽师地论》:

依此无量菩萨戒藏正勤修习,常能获得五种胜利:一者,常为十方诸佛护念;二者,将舍命时住大欢喜;三者,身坏已后,在在所生,常与净戒若等若增诸菩萨众为其同分、为同法侣、为善知识;四者,成就无量大功德藏能满净戒波罗蜜多;五者,现法后法常得成就自性净戒,戒成其性。

白话解释:

在未成佛以前,依这个无量菩萨戒藏精进修习,经常能够得到五种胜利:一者,常为十方诸佛所护念。二者,临终时能够保持大欢喜。三者,下一世能够与修戒境界相近或更上等的菩萨作为同类、法侣或善知识。四者,成就无量大功德藏,能够满足持戒波罗蜜。五者,现世与后世常能成就自性净戒,守戒成为菩萨的本性。

十信位的修行

《菩萨璎珞本业经》:

是人从始具缚凡夫,未识三宝圣人、未识好恶因之以果,一切不识不解不知。佛子!从不识始凡夫地,值佛菩萨教法中起一念信,便发菩提心。是人尔时住前,名信想菩萨,亦名假名菩萨,亦名名字菩萨。

白话解释:

一个受到烦恼所系缚的凡夫,什么都不懂,因为碰到佛菩萨的教导产生一念的信心而发起菩提心,这时候他还没有进入初住位,称为信想菩萨、假名菩萨或名字菩萨。

报名的时候,有些人问「要怎么样才叫菩提心」或者说「已发了,但是做得不好」,这都不打紧,重点是您发了菩提心,就可以称为菩萨。虽然「假名菩萨」听起来不怎么高尚,但总比什么都不是好。

有一个人问:「我没有发菩提心,但是我想上这堂课,如果这样,要收费多少?」予乐菩萨跟他讲:「要三万美元。」他一听,吓到了,就没有报名。其实三万美元还是小儿科,如果是伊隆‧马斯克来报名,我会跟他说三兆美元。让他把全部的家当都拿出来,还上不了课。因为我们这个课是准备要让你成佛的,结果你连菩提心都不愿意发,那你还来听这堂课干什么?

其人略行十心,所谓:信心、进心、念心、慧心、定心、戒心、回向心、护法心、舍心、愿心。复行十心,所谓十善法、五戒、八戒、十戒、六波罗蜜戒。是人复行十善,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受六天果报。

白话解释:

这个人开始了信位的修行,也就是信心、进心、念心、慧心、定心、戒心、回向心、护法心、舍心、愿心。又修习十善法、五戒、八戒、十戒、六波罗蜜戒。修习信位一劫、二劫或三劫,受欲界天的果报。

这样你知道为什么要发菩提心了吧?只要你发了菩提心,就算你修得不是很好,也可以到欲界天去。

十善有三品:上品铁轮王化一天下,中品粟散王,下品人中王。具足一切烦恼,集无量善业,亦退亦出。若值善知识学佛法,若一劫二劫方入住位。若不尔者,常没不出。

白话解释:

十善的果报有三品:上品为铁轮圣王,中品为粟散王,下品为小国王。虽然修集无量善业,却仍然具足一切烦恼,有时便会退转。要是碰到善知识教导佛法,经过一劫或二劫才能进到初住位。要是一直没碰到善知识,就会一直停留在信位当中。

铁轮圣王管辖的范围是一个部洲,例如南瞻部洲。粟散王管辖的范围可能是一个行星。这都是很好的果报。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前面讲要碰到佛菩萨才会发菩提心,这里讲要碰到善知识才能在两个大劫之内进入初住位,所以在这个阶段,跟善知识的因缘显然是很重要的。

佛子!发心住者,是上进分善根人。若一劫二劫一恒二恒三恒佛所,行十信心信三宝,常住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一切行一切法门皆习受行。常起信心,不作邪见、十重、五逆、八倒,不生难处;常值佛法,广多闻慧多求方便,始入空界住空性位,故名为住。

白话解释:

发心住(初住菩萨)是上等精进善根的人。少则一劫、二劫、三劫,多则三个恒河沙数佛的时间,修习十信心,信仰三宝,于外门修习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及各种善法。经常起信心,不作邪见,不造作十重、五逆、八倒,不生于无法学佛的难处;经常碰到佛法,又乐意修学增广闻思慧,最终进入空界,能够住于空性位,所以称为住。

不知道你看到这个经教,会不会又吓到了?「我连六波罗蜜都不知道,这要修习八万四千!」经典这样写,我会检查它最重要的特征。这里的特征是「始入空界」,又说是「广多闻慧」,所以只要听得懂《心经》的「诸法空相」,就可以进入初住位,开始起算三个阿僧祇劫。

这里再度显示善知识的重要,要是没碰到善知识,最多要经过三个恒河沙数佛的时间,才能进入初住位。而先前讲过,若碰到善知识,可能只要一个大劫就进入初住位。实际上,在七住以前,完全离不开善知识,不然一定会退转,这后面再讲。

贊助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說明:綠界轉帳適用於信用卡、台灣超商條碼、代碼。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