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的知见与方法】 第四节 真如三昧

修习方法

《大乘起信论》:

其修止者,住寂静处,结跏趺坐,端身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虚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分别想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不生不灭皆无相故。前心依境,次舍于境,后念依心,复舍于心。以心驰外境,摄住内心,后复起心,不取心相,以离真如不可得故。行住坐卧,于一切时如是修行,恒不断绝,渐次得入真如三昧,究竟折伏一切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

简单地说,真如三昧是缘着「一切法真如」的义理而发起的定境。这是缘着正见而修的定,定慧等持,因此称之为三昧。只要经常缘着正见,就会发起三昧,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习,不一定要在坐中修。只要「一切法真如」的正见不退失,真如三昧就不会退失。请参考《实证佛教修行方法》第六章。

一切法真如

《大般若经》:

色真如无生无灭,亦无住异而可施设,是名色真如相;受、想、行、识真如无生无灭,亦无住异而可施设,是名受、想、行、识真如相。

白话解释:

色没有生、住、异、灭,称之为色真如相;受没有生、住、异、灭,称之为受真如相;想没有生、住、异、灭,称之为想真如相;行没有生、住、异、灭,称之为行真如相;识没有生、住、异、灭,称之为识真如相。

《大般若经》讲了很多法的真如相,《大般若经纲要》将它们浓缩为底下这一句:

一切法真如无生无灭,亦无住异而可施设,是名一切法真如相。

白话解释:

一切法都没有生、住、异、灭,称之为一切法真如相。

《大乘起信论》:

所言法者,略有三种:一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本来具足无量无边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于此入佛地故。

白话解释:

所谓的法,略说有三种义:一、体大,这是说一切法真如,不管是染污还是清净,体性皆是平等,不增不减,没有差别。二、相大,这是说如来藏原本就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一切法的相就是如来藏的相)。三、用大,这是说它能出生世间和出世间的善因果,一切菩萨都依此而入于佛地。

诸法空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法就是一切法,诸法空相,就是一切法真如相。后面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在形容它的真如相。这就是所谓的「般若波罗蜜」,三世诸佛皆依此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缘起性空

《放光般若经》:

一切诸法性皆空,空法中亦无有众生,亦无有正法,亦无有非法。若诸法性不空者,菩萨不于空法中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为空性说法,说五阴性空,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说五阴性空。以十八性空,以十二缘起性空故,为众生说法。

缘起就是一切有为法,性空相当于空相,缘起性空就是诸法空相,也就是一切法真如。

诸法实相

《妙法莲华经》:

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我今于中夜,当入于涅槃。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诸法实相和诸法空相,虽然差一个字,但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成佛的义理,必须具足宣说之后,佛才入涅槃。

唯一实相印

  • 一切法真如
  • 诸法空相
  • 缘起性空
  • 诸法实相
  • 法相唯识(万法唯识)
  • 一切法皆是佛法
  • 度一切法到彼岸
  • 〔一切法〕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唯一实相印是检查是否为大乘法的标准,不符合唯一实相的,即使自称为「大乘」也不是真的大乘佛法。

上面的词语表达的都是唯一实相,请细心体会,有些人会因此闻思成熟而能「如理正念真如法」成为初住菩萨,有些人因此发起真如三昧而成为五住菩萨,有些人因此由六住转入七住而永不退转,乃至究竟成佛。

文字般若

  • 不是句

一切有为法皆是第八识流注种子现起的功能差别,若离业力与妄想,它们什么都不是。

以上简称「不是句」,它是实证佛教学派的宗旨。只要理解不是句,就能通达文字般若,很快就能顺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不是句我又把它改写成「无尽偈」,请大家跟我一起念:

一切有为法,种子流注生;
离业与妄想,#*&$@。

别管怎么念,开口念就对了!

您刚才念了吗?

知道怎么修,就要马上开始,不然您就错过了第一个机会,以后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要是刚才没有念,现在赶快念!随便念也比没念好。怕念错、出洋相吗?这都是妄想,直心去做就好。现在大家再来跟我一起念:

一切有为法,种子流注生;
离业与妄想,#*&$@。

最后一句「#*&$@」,真观第一次念「bla bla bla bla bla」,第二次念「do re mi fa sol」,下次我可能会念「ba ba ba ba ba」,每次都念不一样。你高兴怎么念就怎么念,随便念,总比没念好。

一切法皆是佛法

诸法实相,因此您刚才念的时候,显示的正是实相。要是瞻前顾后,想了一堆,实相就在您眼前溜走了。一旦明白诸法实相的道理,您就会知道并没有哪一法不是实相,包括走路、穿衣、吃饭……等等的日常生活,无不是在实相中。下次还有人说「我没有时间修行」,看我一棍打下去!

这样会了吗?要是会了,您就知道怎么「如理正念真如法」了。

信成就发心

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这是从初住开始起算,《大乘起信论》称之为「信成就发心」。这要具足三个条件:「一、发正直心,如理正念真如法故;二、发深重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愿拔一切眾生苦故。」[1]

一般人发菩提心,是先满足「乐集一切諸善行」和「愿拔一切眾生苦」,之后学习大乘了义经,才能够「如理正念真如法」。要是您今天学会怎么「如理正念真如法」,配合先前已发的菩提心,您就是初住菩萨了!

五十二位阶只是假名施设

知道自己符合某一位阶,是值得庆幸的。但是您必须马上「如理正念真如法」,一切有为法都是在显示实相,法法平等,并没有高下之分。如《菩萨璎珞本业经》说:「三贤十地之名,亦无名无相,但以应化故,古佛道法有〔三贤〕十地之名。佛子!汝应受持一切佛法等无有异。」因此《华严经》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才是究竟了义的佛法。

心,就是第八识。心、佛、众生这三法并没有差别相。所以,有人讲「你是初住菩萨」,你应该高兴还是不高兴?高兴跟不高兴都没有必要,因为都是平等。要是有人认为初住菩萨胜过十信菩萨,古时候的禅师会说,这是「压良为贱」,我好好一个如来,被你贬低为初住菩萨,有什么好高兴的?如果不管人家说你是什么,你都无动于衷,这才是真正懂得「一切法真如」的义理。

有的人一开悟,知道密意,就急急忙忙地想要赶快修到初地。事实上,这就是没有转依的现象,因为他要是已经转依,一定能够安住在「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法义。整个都是唯一实相,没有差别相。如果佛跟众生不一样,那么佛法就整个要改写了,唯一实相印也会被推翻掉。


[1] 请参考《文艺佛心‧大乘起信论导读》

贊助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說明:綠界轉帳適用於信用卡、台灣超商條碼、代碼。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