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略解】梵行品第八 七善法-知義、知時、知足、自知、知眾、知尊卑

佛陀的最後遺教-大般涅槃經略解

梵行品第八

知義

云何菩薩摩訶薩知義?菩薩摩訶薩若於一切文字、語言,廣知其義,是名知義。

什麼是大乘菩薩知義?大乘菩薩要是能夠廣泛地明白一切語言文字的意義,稱之為知義。

知時

云何菩薩摩訶薩知時?善男子!菩薩善知,如是時中任修寂靜,如是時中任修精進,如是時中任修捨定,如是時中任供養佛,如是時中任供養師,如是時中任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具足般若波羅蜜,是名知時。

什麼是大乘菩薩知時?菩薩知道,什麼時候該修寂靜、精進、捨定、供養,乃至什麼時候該修布施、忍辱、精進、禪定,菩薩具足般若波羅蜜,稱之為知時。

知足

云何菩薩摩訶薩知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知足,所謂食、飲、衣、藥、行住坐臥、睡寤語默,是名知足。

什麼是大乘菩薩知足?菩薩對於飲食、衣服、湯藥、行住坐臥、睡眠、說話,都能適可而止,稱之為知足。

自知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自知?是菩薩自知,我有如是信、如是戒、如是多聞、如是捨、如是慧、如是去來、如是正念、如是善行,如是問、如是答,是名自知。

什麼是大乘菩薩自知?菩薩知道自己的狀況,包括信、戒、多聞、捨、慧、來去、正念、善行、問、答等,稱之為自知。

知眾

云何菩薩摩訶薩知眾?善男子!是菩薩知如是等,是剎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應於是眾如是行來、如是坐起、如是說法、如是問答,是名知眾。

什麼是大乘菩薩知眾?菩薩知道剎帝利、婆羅門、居士、沙門的規矩,明白在不同的群體時,應該如何行、坐、說法、問答,稱之為知眾。

知尊卑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知人中尊卑?善男子!人有二種:一者信,二者不信。菩薩當知信者是善,其不信者不名為善。

什麼是大乘菩薩知尊卑(高下)?菩薩知道人群當中的尊卑,信佛的人勝過不信佛的人。

復次,信有二種:一者常往僧坊,二者不往菩薩。當知其往者善,其不往者不名為善。

信佛的人有兩種,經常親近善知識的人,勝過不經常親近善知識的人。

往僧坊者復有二種:一者禮拜,二不禮拜。菩薩當知禮拜者善,不禮拜者不名為善。

經常親近善知識的人有兩種,會禮拜善知識的人,勝過不會禮拜善知識的人。

其禮拜者復有二種:一者聽法,二者不聽法。菩薩當知聽法者善,不聽法者不名為善。

會禮拜善知識的人有兩種,願意聽法的人,勝過不願意聽法的人。

其聽法者復有二種:一至心聽,二不至心。菩薩當知至心聽者是則名善,不至心者不名為善。

願意聽法的人有兩種,專心聽法的人,勝過不專心聽法的人。

至心聽法復有二種:一者思義,二不思義。菩薩當知思義者善,不思義者不名為善。

專心聽法的人有兩種,會思惟義理的人,勝過不會思惟義理的人。

其思義者復有二種:一如說行,二不如說行。如說行者是則為善,不如說行不名為善。

會思惟義理的人有兩種,如說修行的人,勝過不如說修行的人。

如說行者復有二種:一求聲聞,不能利安饒益一切苦惱眾生;二者迴向無上大乘,利益多人令得安樂。菩薩應知能利多人得安樂者,最上最善。

如說修行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求聲聞果的人,他不能利益安樂饒益一切苦惱眾生;一種是迴向大乘,利益多人,讓人們得到安樂。菩薩應當知道,能利益許多人得到安樂的,是最上等最超勝的。

善男子!如諸寶中,如意寶珠最為勝妙,如諸味中甘露最上,如是菩薩於人天中最勝最上,不可譬喻。

就好像各種寶物當中,如意寶珠是最勝妙的;也如同各種美食當中,甘露是最上等的;菩薩則是在人天當中最超勝最上等的,甚至沒辦法用譬喻來形容。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涅槃經》,住七善法。菩薩住是七善法已,得具梵行。

這稱為大乘菩薩住於《大般涅槃經》的法義,明白七善法。菩薩明白七善法之後,便能具足梵行。


上一篇:

贊助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說明:綠界轉帳適用於信用卡、台灣超商條碼、代碼。

發表迴響

Blog at WordPress.com.

探索更多來自 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