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遶,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這裡也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以廣修供養的對象包括一切眾生。
「華」是「花」的古字。華雲,就是很多的花浮在空中,像雲一樣。你要供養諸佛,要有神通的人才供養得到,佛坐在比較高的床座,你要把花送上去,就像雲一樣飄過去。鬘,是環狀的東西,用珠寶或者鮮花結成項鏈。鬘雲,就是很多的鬘浮在空中,像雲一樣。天音樂雲,就是音樂也飄在空中,像雲一樣,具體是怎樣我也不曉得。傘蓋,是像雨傘或帳蓬等能夠遮擋太陽和風雨的東西,比方說佛陀或者善知識說法,你搭一個棚子,讓他不要曬太陽,不要被雨淋濕,這個就是傘蓋的供養。塗香,是塗在身上的香水或香油。在家菩薩可以塗香,用比較莊嚴、不會嗆鼻的香,一方面可以掩蓋自己的體味,一方面可以引發別人對你的好印象,用這樣來攝受眾生。末香,就是粉狀的香。這些都浮在空中,像須彌山那麼高大。
「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然」是「燃」的古字。你也供養很多的燈具,以現代來說,電燈也算在內。這個聽起來很多,你可能會擔心自己負擔不起,其實你從無始以來的供養加起來,就超過這個量,未來你會供養更多。
有一句諺語說:「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所以講這些供養「如須彌山、如大海水」還有一個意思:只要你有真誠懇切的心,一點點的供養,將來的果報就會像山海那麼大。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諭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以前有人看到有明心的菩薩很窮,他就產生懷疑:「菩薩應該有大福德,為什麼明心的菩薩會窮成這個樣子,是不是以前沒有修布施?」其實不應該這麼說。為什麼呢?已經明心的菩薩隨便講一句話,你都受用不盡,即使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供養,他都堪受得起,所以你不要說他沒有福德,這樣說很糟糕的。要知道,貧窮只是他示現出來的一個身相而已。《證道歌》講:「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大乘見道者隨便演說一個法義,都是字字珠璣啊!如果他不告訴你,你用三個阿僧祇劫都不一定摸索得出來。所以你不要說:「我經營大事業,我很有錢,我是董事長,一年賺幾個億。為什麼你這個菩薩窮成這個樣子?」這種話不能講。為什麼呢?因為人家是把布施供養的福德全部迴向在道業上面,所以他可能窮得一貧如洗,但事實上他是人天福田,你還要說他沒有福德,這完全倒過來了。(大眾笑。)沒有明心的人,或者沒有見道的人,你這麼說還說得過去。已經見道的人,示現出來的貧賤富貴你都不能看,不然就落到身相去了。輕慢毀謗一個明心的菩薩罪過是很重的,所以一定要小心。其實,你如果能夠視眾生如佛,連一隻小動物你都尊敬牠,又怎麼會輕慢毀謗明心的菩薩呢?只要你不取相分別,就不會造作惡業,把握這個重點,自然能夠奉行戒律。
因為法供養太重要了,你如果很窮沒有辦法供養財物,單修法供養也可以。「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這個文字不難,我不解釋,不然今天講不完。但是你有能力的時候,不要慳貪不肯做財施,不然你的法供養只是喊喊口號而已。法供養的重點在於如說修行,有錢的人不要拿這個作為不肯財施的藉口。
「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諭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這是形容法供養的功德,遠遠超過財物的供養,甚至完全沒有辦法做比較。「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因為法供養會讓你從凡夫修成佛果,還有什麼供養會超過這個?信受正確的佛法也是法供養,所以每次聽完正確的佛法之後都可以迴向,這是用法供養的功德而迴向的。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其實如來不需要你供養,真正的如來是佛的法身(究竟佛的第八識),法身你要怎麼去供養祂?事實上法身是不受供的,如果勉強要講受供的話,就是你自己可以依照佛法去修行,圓滿成就自己的法身,這樣說供養法身,勉強說得過去。法身佛才是真正的如來,你拿香去供養祂,高興的人是你自己,祂才不會對這個起貪。報身佛福德那麼大,根本不需要你供養。應身佛來到人間,示現成人類的樣子,讓你去供養他,這是要讓你種福德。連天人想要飲食都可以應念即至,應身佛福德那麼大,哪裡需要你去供養,?他真正的希望,就是你要修行,所以如說修行叫做法供養,這個才是真供養。其他的供養,是蘊處界一時現起的假相,所以不是真供養。如說修行雖然是行蘊,也是一時現起的假相,但是它會熏成無漏法種,成就真實的佛身,所以說它是真供養。
「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個前面已經解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