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段經文講懺悔業障。「由貪、瞋、癡發身、口、意」,就是因為有貪、瞋、癡三個根本煩惱,就會造作各種惡業。「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這表示惡業沒有體相,因為惡業沒有體相,所以大乘見道的人滅掉惡業的方法很簡單,觀察罪惡本身是第八識所顯示出來的法相,與其他的法相平等無二,這個就是實相懺悔。
有的人聽到實相懺悔這個法門,他就想:「這實在是太便宜了!」所以他就放心大膽地做壞事,然後告訴自己「惡業沒有體相」。這不是實相懺悔,而是惡取空相。空,是第八識的別名。惡取空相,就是惡意曲解第八識法義。他其實是先取相分別,所以才會做壞事,然後用第八識「空」的法義安慰自己,以為這樣就可以逃避果報。這當然不是實相懺悔。大乘見道者普遍地觀察諸法皆是自心所生,因此不取相分別,因為不取相分別的緣故,所以能夠降伏貪瞋,隨順世間善法,即使有時因為習氣現起而違犯戒律,也可以立即觀察惡業是第八識所生,並無實體,因此不著罪業相,能夠勇於改過,不會文過飾非。這才是實相懺悔的真義。
落在我跟我所上面去取相分別,才會造惡業;如果你不落我跟我所相,你看待眾生皆如諸佛。剛才講,假設有人欠你一百萬,故意賴債不還,你準備要罵他、打他的時候,想到「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罵佛、打佛可不得了」,你怎麼敢罵他、打他?你都不敢了,因為你不落在取相分別上面嘛!
你如果落在取相分別上面,就會講:「我是正法弟子,你是邪魔外道,我打死你,你也是該死的。」如果你有這種心行,就違背佛法了。在佛教團體裡頭,這種「我是菩薩,你是邪魔」的心態最可怕,有這種心態就會覺得:「我再怎麼整你,你都是活該的。」大家都這樣的話,將來說不定會演變成刀兵劫。菩薩、外道、邪魔等等,只是五陰暫時現起的假相,外道和邪魔將來會轉變為菩薩,菩薩也可以示現為外道和邪魔來考驗你。如果你以為菩薩就是菩薩、外道就是外道、邪魔就是邪魔,認為他們有恆常的自性不可轉變,這樣你就落入「五陰是我」的凡夫知見。
《圓覺經》說:「邪師過謬,非眾生咎。」眾生有邪見是因為他的環境不好所以才被教壞的,你應該要想辦法救度他,讓他從邪見轉變為正知見,而不是把他消滅掉,因為如來藏(第八識心體)是消滅不掉的。(大眾笑。)你把他殺掉以後,他的邪見種子還在,再投胎還是會繼續幹壞事,殺掉他完全沒意義。眾生都有佛性,就算有人一時愚痴造惡,你還是要想辦法跟他結一點善緣,將來因緣成熟的時候,他就會做你的弟子,心甘情願地跟你學習佛法。你把他教好,讓他具足慈悲和智慧,將來你成佛的時候,他就是菩薩海會裡頭的一位大菩薩。
所以,你不要認為我是什麼(菩薩、正法弟子等等),人家是什麼(凡夫、外道、邪魔等等),這樣都是落在我相、人相,都是取相分別。對於有情,我們都把他們當成佛。對於無情,我們就把它當成是第八識的顯示。有這個作意,你就不容易生起很大的貪瞋,慢慢就能降伏貪瞋。
「我今悉以清淨三業」,「我」這個字在佛經裡頭常常是指自性清淨心(第八識),雖然你的五陰不清淨,你的自性清淨心卻是清淨的。你在發起普賢行願的時候,要以第八識的清淨體性去發起,不要管你這個五陰身做得到或做不到,這樣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太誇口。你只要儘量做,做不到就先放過,沒關係,修行是有次第的,未來際你總會做到的。
「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剛才講過,懺悔的時候,你找未來佛是沒有用的,所以這裡是指現在的佛菩薩,不是講三世佛。你也儘量不要找見道不久的菩薩,最好找地上菩薩、八地以上的菩薩,乃至等覺菩薩和究竟佛,他的修證越高,幫助你的能力就越大。但是有一種情形例外:你得罪了一個特定的人,你應該直接向這個人道歉、認錯。
「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你雖然每次懺悔,卻很難不再犯,有的人就因為這個緣故心裡很不安,不斷地追悔。實際上,只有你的自性清淨心(第八識)能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你的五陰身在隨學自性清淨心的過程中,必須依次第斷除煩惱。人間的菩薩,大部分是習種性菩薩,貪瞋習氣還很重,所以違犯戒律是很正常的。習種性菩薩是指已經發菩提心的初住菩薩,到剛明心的七住菩薩,乃至初次見性的十住菩薩。連明心、見性的菩薩有時都會違犯戒律,何況是未明心的凡夫菩薩!所以不管犯幾次戒你都不要灰心,還是要再度懺悔,期望自己有一天終究能夠持戒清淨。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問:未成佛以前需要不斷懺悔,難道成佛以後仍然要不斷懺悔?)雖然成佛以後,一定是持戒清淨,不需要懺悔,但是安住在實相當中,就是實相懺悔,以這個意義來說,成佛之後當然還是不斷地在懺悔。